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材料一:
衢州的烂柯山,是《道书》上所说的“青霞第八洞天”,亦名“景华洞天”的所在,是大家所公认的烂柯故事的发源本土。从衢州的小南门出来,走了十六七里路后就可以到石桥的洞下。洞高二十多丈,宽三十余丈,南北深约三五丈,真像是悬空从山间凿出来的一条石桥,不过平常的桥梁,决没有这样高大的桥洞而已。石桥的上面,仍旧是层层的岩石,洞上一层,也有中空的一条石缝,爬上去俯身一看,是可以看得出天来的,所谓一线天者,就系指这一条小缝而言。石桥下南洞口,有一块圆形岩石蹲伏在那里,石的右旁一个八角亭,就是所谓迟日亭。
——郁达夫《烂柯纪梦》(有删改)
材料二:
烂柯由石桥 [唐]孟郊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 烂柯山 [宋]朱熹 局上闲争战, 人间任是非。 空教采樵客, 柯烂不知归。 | 烂柯山 [明]陆应旸 残星半落松坪老, 绝壁孤悬乌道寒。 天外送青来片石, 雨余飞翠入层栏。 |
材料三:
《东阳记》云:“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①。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②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③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据《述异记》载,王质所遇为二童对弈。②濯:cuī:通“摧”,毁坏。③比:密,密集。
示例:迟日亭,语出元代杨明的诗句“洞天春远日行迟”,以此为名既表现此亭远离尘嚣,幽静安宁,又寄托人们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原文 | 加点词语释义 | 表演指导(角色的神态、动作) |
质因留 | ① | 王质流露出惊奇的神情,停下脚步侧耳细听,慢慢走过去。 |
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 | ② | ③ |
童子曰:“其归。” | ④ | 童子看了一眼王质,略一沉吟,缓缓地、用善意的口吻对王质说:“樵子,。” |
亲情凋落 | 凋敝零落 | 王质⑤ |
示例:江郎山坐落在浙江省江山市城南二十五公里的石门镇。山形主体为三引高耸入云的巨石,呈“川”字型排列。传说江郎山是古代江姓三兄弟羽化而成。众多英杰名士在江郎山留下了游踪遗墨,丰富了江郎山的文化底蕴,如陆游“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赋予江郎山高峻奇伟、气度不凡的形象。
【甲】大龙湫瀑布 [宋]徐照 飞下数千尽,全然无定形。 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 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 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灵。 | 【乙】游雁宕山日记 [明]徐霞客 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①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
【丙】游雁荡山记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②、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蹷然③而入人目。而兹山④独完其太古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 , 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⑥以自标揭⑦ ,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节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
【注释】①寰:广阔。②浮山:与后文的“摄山”“飞来峰”,皆为当地名山。③如疮痏蹷然:像伤疤一样让人触目惊心。④兹山:这山,指雁荡山。⑤太古:远古。⑥鸠工:聚集工匠。⑦标揭:标榜扬名。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