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

农业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

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楼,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①。它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

图A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①代表的生产工具名称。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