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章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举一反三

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据材料概括,该制度封侯的对象是?

材料二: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是?
制度因社会的存在发展的需要而确定,并随之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护墙的台地,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玉器、壁画等象征身份等级的物品,以及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

——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石峁玉头像

材料二 周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国一家”的权力配置结构。天子统领天下,天下之域内有诸国,诸国之内又有家,国与家都采取世袭制。起初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保证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稳固,从而推进了中央统一和地方稳定。

——摘编自刘凤雪《国家枝力。的纵向配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材料三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要继承秦的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一千余年的旧制度具有强大的惯性,尊重这种传统才能取得楚、齐等地贵族民众的支持,因此西汉初期建立诸侯国,推行郡国并行制。这种做法在汉初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已经无法与朝廷抗衡了。

——摘编自孟祥才《先秦秦汉史论》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1)根据材料一和秦朝历史拟定一个观点,并从秦朝历史中选取四个史实(每个方面一项)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0字左右。)

材料二: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

——译编自贾谊《过秦论》(贾谊,汉初儒生,官至太中大夫)

材料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生活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代)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贾谊和柳宗元评价秦始皇的不同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