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通关:考点16 实验探究题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实验活动:
(1)、活动一:红砖粉末能做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小明

A试管装有5 mL的5%过氧化氢溶液

B试管装有5 mL的5%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a克的红砖粉末。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小红

待反应停止时,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红砖粉末的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2)、(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做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为小明和小红说法不严谨,理由是
(3)、活动二:水壶内部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假设与猜想)猜想Ⅰ:CaCO3猜想Ⅱ:Mg(OH)2猜想Ⅲ:(填化学式)

(4)、(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I正确。小雪却认为小华的结论不严谨,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猜想Ⅰ成立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Ⅲ成立

(5)、验证猜想Ⅲ成立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6)、活动三:验证NaOH变质有方法?

(方法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认为验证氢氧化钠变质可以从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入手,例如:加足量稀盐酸等出现气泡,加氯化钙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等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强等变化来判别。

(学科渗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

(7)、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8)、(再次实验)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甲图和乙图所示。图乙中(填“Ⅰ”“Ⅱ”)表示等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曲线。

举一反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一:有氧气剩余;猜想二: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如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用高能激光笔分别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白磷无明显变化;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

(1)结论1:猜想{#blank#}1{#/blank#}正确。

结论2:课本上“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blank#}2{#/blank#}。

【拓展延伸】如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2)在图中{#blank#}3{#/blank#}(选“A”、“B”、“C”、“D”或“E”)点时红磷燃烧停止。请你解释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lank#}4{#/blank#}。

(3)小组同学查看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气压变化情况,发现红磷燃烧后虽然氧气被消耗,但装置内气压并没有立刻减小,而是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气压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blank#}5{#/blank#}。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能够较精确地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药品是铁丝,利用铁的锈蚀(铁与氧气、水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固定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3),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blank#}6{#/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