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集成电路——社会信息化的“引擎”

    ①集成电路是通过在半导体基片上制作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导线等,控制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并封装在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人们由其形貌,给集成电路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芯片。

    ②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人们常见的砂石中,就含有硅元素。一块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经过人们的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便成为集成电路。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随着设计和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就处理器而言呈每24个月增长一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上百亿个晶体管。

    ③得益于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如今,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测序、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也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进步,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普遍应用。

    ④手机、电脑、卫星、高铁、工业机器人中的集成电路千差万别,但都做着类似的事: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更准确地进行流调,手机扫码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还有汽车导航、网购商品、数字支付,都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集成电路构成的信息终端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交换。

    ⑤未来,集成电路将在更多维度和更大空间发展起来,前景广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需要这样的“引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这一朝阳产业将从多维度、多方面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3日,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说明了哪些内容。
(2)、第③段中加点词“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眼看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    )歪歪斜斜的塔,一(    )松松散散的书,一(    )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大意了,太不了解他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

阅读《将就与讲究》,回答后面的题目。
                                                                              将就与讲究
                                                                                 陈世旭
      ①看到一篇谈人们在生活中的将就与讲究的文章,认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过日子不妨讲究一些,不必那么将就,一辈子吃饭只求果腹,穿衣只求遮体,永远是一碟老酸菜下泡饭,一身过了时的旧衣裳。为什么不可以吃好点,穿好点?
      ②这意见我完全赞成。好不容易活一辈子,真不必太亏待自己。我略有些不同意的是,作者所说的“吃好点”指的是公认的美味佳肴,“穿好点”指的是时尚品牌。因为我觉得,美味佳肴和时尚品牌固然不错,但除此之外还有吃好和穿好的方式在。
      ③小时候,父亲微薄的薪水要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很拮据。饭菜是最简单的,衣裳是典型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姐姐穿小了给妹妹穿,哥哥穿小了给弟弟穿。但母亲总是把最简单的饭菜做得极为可口,没有油,拿一块肉皮擦擦锅底,把冬瓜、萝卜、豆腐之类烧得看上去、闻起来都像红烧肉。我最喜欢吃的是她用米汤煮的锅巴粥:稀稠适度,上面漂着碧绿的丝丝菜叶和晶亮的点点油星。为了节省自来水的钱,几个孩子的衣裳,母亲每天都挑到很远的河边去洗,靠棒槌和搓板洗得干干净净。晾晒干了,缝补破烂,针线像绣花一样,比没补的还好看。然后用一只掉了搪瓷的大水杯,装上滚烫的水,熨得有棱有角。不明就里的邻家孩子们很是羡慕,对他们家大人说我们家的孩子总有好饭好菜吃,总有新衣新裤穿。
      ④过日子是将就还是讲究,乃是一个生活品质问题。我所理解的生活品质是一种舒心,一种惬意,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是在自身具备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既有在生活中找到最佳状态的敏感,又有创造愉悦的心灵空间。除了保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之外,特别懂得生活,特别会过日子,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幸福、舒适、安全的主观感受。就是说,所谓生活品质,除了包括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还包括体验生活之美的能力。
      ⑤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日子过得细心因而精致。有独特的个人爱好和精神追求,包括居住、服饰、饮食、旅游、休闲、体育,都是那么得其所哉。即便收入颇丰,也并不挥霍;居住舒适即可,陈设未必奢华;饮食不厚重肥腻;穿着首先是清爽得体;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生活充实,人生完整,心智健全,自信,乐观,开朗,友善,懂得敬畏;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肯为之付出努力;坚持自我,同时又尊敬别人。因为这一切而广受尊敬,这尊敬又直接给自己以社会满足感。
      ⑥生活品质并非什么高深的问题。乃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该条件下最好的风格与方式。真正的生活品质,与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对社会与环境的认同密切相关,不是单纯的物质水平问题,不是单有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提高就一定能达到的。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以后,品质生活更大程度上其实表现在精神层面,表现在营造生活的意境以及身心的和谐度上。
      ⑦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同时也就会失去生活品质的实相。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以低级炫耀的方式表现自我的生活品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富裕和福祉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在媒体上见到的那些在海外疯狂抢购奢侈品的富裕人群,其所表现出来的粗鄙恐怕很难让人对之发生敬意。反过来,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许多人并非豪门身世,然而他们的生活品质却被人羡慕与赞叹,这源于他们领悟生活微妙的独到智慧。
      ⑧创造美好,拥有美好,维护美好,强调品位、品鉴,注重外观和内涵的统一协调,成为一种本能的追求,一种博雅的情怀,一种静水深流的境界,充分表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成熟理性。
      ⑨这才是对生活的真正讲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但是,这一趟回来,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爷爷一点也不欢喜,没有抱他,也没有亲他,捎马子空空荡荡只有两层皮。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后来,他听见奶奶跟爷爷吵了起来:

    “你一进家就丧门神似的,没一点喜色,要是你嫌弃我们娘儿俩,就留在口外别回来,死外丧也没人去给你收尸!”

    “好的,我差一点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头服软儿,忍气吞声,“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何满子听不大懂,可是他听说过殷汝耕这个名字。去年冬天,一个下大雪的日子,乡下哄传殷汝耕在通州坐了龙庭,另立国号,天怒人怨,大地穿白挂孝。寒假里周檎回来,大骂殷汝耕是儿皇帝,管殷汝耕叫石敬瑭,还给何满子讲了一段五代残唐的故事。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谁想爷爷竟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不但将他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而且还硬逼他在石板上写一百个字。何满子一看见老秀才留下的这些手迹,就想起老秀才那一张阴沉沉的长脸和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心里烦透了。

    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叉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奶奶哭丧着脸,坐在外屋锅台上,拨动着一支牛拐骨捻麻绳,依然怒气不息。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风水

    ①赵子豪做生意发了财,花钱在郊区买了块地皮,修了栋三层的别墅,花园泳池很是气派,后院更有一株百年荔枝树,当初买地就是看中了这棵树,谁叫他老婆喜欢吃荔枝呢。

    ②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怎么信这套的赵子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

    ③大师姓曹,从事这一行三十余年,圈内很有名气。

    ④在市里吃过饭,赵子豪开车载着曹大师前往郊区。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赵子豪都是避让。

    ⑤曹大师笑道:“赵老板开车挺稳当呢。”虽然是香港人,一口普通话还算流利。

    ⑥赵子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

    ⑦行至小镇,小镇的街道远比市内要狭窄,赵子豪放慢了车速。

    ⑧一名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赵子豪一脚刹车恰好避开,小孩笑嘻嘻的跑过去以后,他并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似乎在等着什么,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

    ⑨曹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小孩?”

    ⑩赵子豪耸耸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个人他可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⑪曹大师竖起了大拇指,笑道:“有心。”

    ⑫到了别墅,刚下车,后院突然飞起七八只鸟,见状,赵子豪停在门口,抱歉地冲曹大师说道:“麻烦大师在门口等一会。”

    ⑬“有什么事吗?”曹大师再次讶然。

    ⑭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就不好了。”赵子豪笑着说道。

    ⑮曹大师默然片刻,“你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

    ⑯这次轮到赵子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

    ⑰“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

(选自《经典小小说》)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

②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投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宽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③我试探着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前阵子不是刮大风又低温嘛?我们几个老头子担心错过果树最佳的授粉时机,这不就来心工帮一下忙嘞!我们这不算啥,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④老陈是谁?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⑤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躬身细描,一会儿立身审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在与时间对话。周围一群年轻人,聚精会神地围拢着他。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无限热情,仿佛能够燃烧整个空间。有的人手中紧紧握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有的人则拿出手机,开启录像功能,想要将这一刻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下来。看着老人头上的银发,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⑥“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⑦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⑧说话间,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⑨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⑩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⑪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四十年前,厂长让我在厂子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也开枝散叶啦,村里几个年轻人喜欢,跟我学上了,我们也时不时聚在一起研究。”

⑫“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⑬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引发了我的好奇:“村里全是老房子?”老陈点点头:“识货。这就是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⑭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那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⑮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