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平永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 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 ,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锁簧。⑥爽然:……

(1)、“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        (     )
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2)、有人说,文章注释⑥“爽然”此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行之     以杓酌油沥之     欧阳修《卖油翁》 B、徐行 , 尚开也     已而细柳军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天下之躁急自败     固国不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而前门牡下矣     惧其不也《愚公移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①必败。举趾②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