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朱汉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

    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      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王阳明被贬贵州,经“龙场悟道”后,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并为求学者立下了著名学规——《教条示龙场诸生》。该学规共有四条,其中第一条便是“立志”。他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在他看来,无论是圣贤豪杰,还是百工技艺,人人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但是首先必须立志。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甲】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魏源在谈到士君子追求的国家治理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说:“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情势则必迁。”以魏源为代表的晚清士君子活跃于当时的军政界、学术界,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卓有成就,恰恰在于他们是一批既不俗又不迁的真君子。他们的立志,无不是坚持将理想主义的情怀与现实主义的精神统一起来。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乙】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丙】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丁】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注】①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王阳明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B、明清之际士大夫王船山认为士大夫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C、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D、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
(2)、论据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手段。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这一事例放在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本文观点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4)、文章是怎样论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一论点的?请结合内容简述论证思路。
举一反三
阅读《谈尊严》完成小题。
谈尊严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候,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间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做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载: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作者何蓉瑜 有删改)

阅读《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完成后面的题。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拔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③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会导致孩子对知识失去兴趣。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④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的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⑤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可能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几乎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他们知识渊博,但想象力丧失,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
        ⑥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__,___。___,___。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拯救“失写症”

尹长森

    ①针对如何规范、重视中国汉字书写的问题,近日,成都某机构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1%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而62.8%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调查中的成都嘉和小学有42.3%的学生不能完全把基本的汉字书写正确 , 可见,“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呼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②拯救“失写症”,需要在传承中重视汉字的文化内涵,在与当代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谋求创新发展,让汉字焕发魅力。这是汉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一大动力。

    ③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是基础。汉字不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

    ④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

    ⑤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打着“创新书法”的旗号刻意求怪、博出位,所书的汉字给人以歪歪扭扭、龇牙咧嘴的印象,看不懂、摸不透。这就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造成了错误印象和行为引导,开始萌生“写不好也罢了”“不写也罢了”的想法。

    ⑥书法一定不能“任性”地“创新”。试看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哪个不是眉目清秀、结构匀称?历史上每次被人们认同的书体创新,例如近现代的启功新米字格书体、刘炳森的隶书等,又哪个不是讲究“法度”和线条美?千百年来的中国书法,无不继承着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的愉悦和审美享受。

    ⑦书法创新须“入得其内,出乎其上”,在掌握传统书法用笔和汉字结构的前提下,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事实上,书法不否定阴柔美和残缺美,但刻意求怪的“审丑”书法绝不应该成为主流。

    ⑧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就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作者:顾伯冲)

非连续文本阅读

文本一

①新东方带货直播,为何突然就被这么多的人同时关注到?

②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们会用中英双语介绍商品,生动有趣又能学到知识。远到南太平洋的虾,近到太行山的苹果,有人在卖货的同时居然用中英文双语与你讲历史聊人文,这无疑刷新了公众对于直播带货的认知。

③新东方“断臂求生”之所以能趟出一条新路子,当然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秉承初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或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直播带货还能玩出知识直播,让顾客下单的同时获得知识,这样的“金点子”令人眼前一亮,受此利好影响,新东方在线股价盘中一度涨近40%。

(摘自《钱江晚报》2022年6月3日)

文本二

①知识传播与商品本身有关,如果商品是书籍、教材和教育内容,推销与商品就可以在知识和文化上无缝对接。例如,带货《DK博物大百科》,带货者说的是:一个高素质家庭,孩子的书架上应该有这本书——《DK博物大百科》。它好在哪里,好在遵循了自然法则。这本书最开始是讲岩石,在这些岩石中,有跟我们人体一样的元素。我们身体70%都是水,H2O,H来自于大爆炸;比如我们吃的米和面,本质上都是碳,碳来自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比如我们身体里有铁元素,取出来可以做一根7厘米的钉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岩石无异,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别无二致。因此,人有亲自然的现象……

②对于其他商品,带货同样可以实现知识和传播的目的。比如带货卖大豆,从大豆起源中国,再传播到全球;从国内大豆的品种,再介绍特定产地的大豆,如东北黑土地上的大豆的成分、营养;从大豆制品的种类,再谈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对人的营养作用,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三羧酸循环等等,毋庸置疑,完全可以激发直播间观众的购物热情并当场购买。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2年06月14日)

文本三

①如果你厌倦了那些“一二三上链接”的忘情嘶吼,那些“别拦着,就是要给家人们送福利!”的拙劣表演,那些“点了关注再来拍”的疯狂催促,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新东方起步这么晚,还能在“白热化”的直播间竞争中夺取一席之地。因为始终如一,也因为太不一样。

②始终如一的,是新东方老师的口才和本事。80后、90后忆起年少时,谁没听过一两个新东方老师的段子呢?又有多少人报新东方的课,就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听老师边讲课边讲“脱口秀”?

③在花样繁多的直播界,营销套路是永恒的,优质文案却是稀缺的,而新东方的老师董宇辉,可以做到每次卖大米的文案都不一样!是的。他们称自己为网络销售员,而不是听上去更洋气,更混淆实际工作内容的“主播”。单从一个称呼,就能看得出,这群人太不一样。

④他们未丢失最宝贵的真诚,没有在直播带货世界摸爬滚打的圆滑和淡漠,没有那种千方百计要人下单的功利心。比起卖货拿提成,他们仿佛更享受这种与网友畅聊交流的机会,甚至还会因为说得太嗨,忘了卖货,需要导播提醒,这种谋利上的“笨拙”,恰恰能让阅直播无数的粉丝们破防。

⑤从半年前直播间长期只有几个人,平均单场直播销售额不足30万,到如今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新东方又成就了新的励志故事,凝结出新的人生道理:才华和真诚才是不变的“流量密码”,有趣的灵魂不管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选自《楚天都市报》2022年6月15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