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重庆市江津区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纵观历史,人类在考验中成长、在变革中发展。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探究一引起变化的引擎】

材料一

特征

蒸汽时代

①________

信息时代

时间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

核心发明

②________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正确填写表格中的序号内容。从三个时代变化引擎中任选一个,说明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探究二探寻变革的时机】

材料二

(2)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资产阶级革命共同促成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

B.自明朝起开始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近代化浪潮中丧失了先机。(       )

(3)史老师认为上述历史发展时间轴的内容不够完整。你认为该历史时间轴还可以增加什么主题内容?(注意:时间轴上的起止时间不变,答出两组内容即可)

【探究三   把握变革的先机】

材料三   面对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把握发展先机。

西式现代化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阶级分化和斗争;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激烈党争以及极权化;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扩张掠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

——摘编自王存刚《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据此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比较项

西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经济运行方式

①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⑤____________

政治运行方式

②______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生态问题

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

③____________

对外关系

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

④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意大利中部的阿诺河畔,有一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鲜花之城”佛罗伦萨。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的豪商巨贾,竟相招引来自各地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优越的创作条件,并极力推崇他们的作品。这个城市哺育了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众多文学艺术巨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选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51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后,电灯的发明使域市照明得到彻底改善。城市中还出现了有轨电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取代了曾经最常见的马车,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被污染的生活供水和不卫生的居住条件导致了传染病的流行。直到19世纪的后半叶,城市仍然是危险的地区,死亡率通常超过出生率,只是从乡村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维持着城市的繁荣。

——选自《简明新全球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