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鲧(ɡǔn)的儿子禹和父亲一样,一心想为人类完成治水的大事。为了治理洪水,拯救百姓,禹走遍了天南海北,到处考察地形,研究水的走向。在艰辛的治水过程中,禹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这不,禹为了治淮水,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可是,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就是山石号叫、树木怒吼,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在阻止禹动工治水。禹知道遇上妖怪了,就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经过仔细询问,他才知道阻止他治水的妖怪是淮涡水怪——巫支祁。
那巫支祁可不是一般的妖怪,传说他是天生神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拼杀战斗,还是跳跃奔跑,他都十分迅捷,常常眨眼之间就不见踪影。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过巫支祁。最后,禹派出神通广大的大将庚辰出战,终于擒获了神猴。禹除了水怪,带着人们开始了桐柏山的治水工作。经过一番艰辛的劳作,淮水终于平安流入大海。
这一天,禹率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黄河。他派遣应龙去划出河道。应龙划了半晌,河道还是划不出来。正伤脑筋时,突然,从漩涡中跃出一个人来,带起高高的水柱。那人白面长须,却长着鱼的身子。他来到禹面前,深施一礼,献上一块水淋淋的青石,随后转身跃入水里,不见了。
禹和众人把青石仔细一看,只见上面遍布弯弯曲曲的花纹。原来这正是一幅治河的地图。上面画的是这一带的大小河道以及水势情况。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填,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上画得一清二楚。这下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禹都清楚了。禹恍然大悟,原来正是河伯亲自献上了青石地图。于是,禹带着大家,根据图上的指点,日夜不停,开始了治理黄河的浩大工程。
这一天,禹又发现一座大山——龙门山,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河水到了这儿,只能拐弯绕道而行,从山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漫溢,泛滥成灾,当地的百姓为此苦不堪言。
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大山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zhì)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欢畅地向下游流去。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兴奋不已,禹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①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就在山南积聚成了一个大湖。
②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着河水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山的北山脚下。
③“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么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
④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空中,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 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儿,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可大红鲤鱼没有害怕,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小小的鲤鱼竟然能越过高高的龙 门山,还变 成 了 巨龙,真是不可思议! |
⑤巨龙飞上天对山北的鲤鱼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我因为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⑥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接一个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鲤鱼,额头上就会落下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⑦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