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C、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举一反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中国人民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彪炳史册,光照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摘编自李元度《林文忠公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背景,并写出“林则徐使粤”的相关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摘编自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

(2)材料二反映了邓世昌怎样的英雄事迹?

材料三: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绝)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摘编自1937年11月朱德家书

(3)从材料三的家书中,你感受到朱德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四: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近七十岁的高龄和法军拼杀……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民族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综上所述,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 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则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各种有关西方世界的文献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做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林则徐的评价。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聚移壁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按,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指挥清军仪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瞪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新疆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清军作战,痛击侵略者,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讲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并根据材料分析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

材料三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3)根据资料卡,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的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演说

(4)以下表述是从材料四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材料四信 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A.材料四中的“至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B.《民报》是兴中会的机关报。(     )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上述三种革命目标、在《民报》首刊上提出的政 治纲领及其地位。
(6)综上,请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国家命运关系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