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列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东南海疆的戒备松弛 B、列强对中国野心勃勃 C、列强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出 D、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顾历史,17,18世纪英国先后两次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为炫耀其强大国力,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现了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时常提醒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出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形告诉他们。我们曾经向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雅量呼吁,我们恳求他们念在同种同宗的份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以免影响彼此的关系和往来。但是他们却对于这种正义和血缘的呼声一直充耳不闻。因此,我们实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即为敌;和则为友。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力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