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样品 | 颜色 | 维生素(mg/100g) | 无机盐 | 蛋白质(%) | |||||
B1 | B2 | B3 | K | Mg | Ca | Zn | |||
1号 | 最白 | 0.07 | 0.01 | 0.06 | 1201 | 155 | 178 | 4845 | 11.8 |
2号 | 次白 | 0.17 | 0.02 | 0.06 | 1407 | 254 | 212 | 7155 | 12.9 |
3号 | 最暗 | 0.27 | 0.02 | 0.06 | 1626 | 355 | 237 | 9220 | 14.1 |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 蓝色不消褪 |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 蓝色褪去 |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B组:用含3.66%醋酸铅 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A组 | B组 | |
注射溶液类别 | 含1.83%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 含3.66%的醋酸铅的5%的葡萄糖溶液 | |
剂量 | 10mg/kg | 10mg/kg | |
血红蛋白含量 | 初始测量 | 60 | 61 |
第一次(g/L) | 53 | 50 | |
第二次(g/L) | 47 | 40 | |
第三次(g/L) | 35 | 29 |
小科想:那么,物体的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看到不倒翁的构造、天平等仪器有较大的底座等现象,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稳度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重心,二是物体的底面积。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他找到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给它们安装上不同面积的底座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底座的面积(cm2) | 200 | 400 | 800 |
稳度 | 差 | 一般 | 好 |
实验二:他找到了一些形状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几个物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重心离地面的高度(cm) | 10 | 20 | 40 |
稳度 | 差 | 一般 | 好 |
通过这两个实验,他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结论。在实验中,他还发现,所谓底面积,不一定是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是物体的“底”在地面中所围成的面积。如:照相机的三脚支架与地面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① 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 环境里 |
实验结果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