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材料一
A(时期)形势图 B(时期)形势图
材料二
时间
秦与六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C 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 109 年)
65 次
58 次
3 次
4 次
注:秦国的 C 效果最为显著。C 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 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远古{#blank#}1{#/blank#} 勾践 迁都到殷
夏{#blank#}2{#/blank#} 齐桓公 卧薪尝胆
商{#blank#}3{#/blank#} 启 开始“家天下”
周{#blank#}4{#/blank#} 武王 牧野之战
齐{#blank#}5{#/blank#} 炎帝 尊王攘夷
越{#blank#}6{#/blank#} 盘庚 阪泉大战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材料一 (秦变法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自《通典.食货》
材料二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所谓九卿,实际上并不是九个,而是泛指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因此也称为“诸卿”或“列卿”。从总体上看,诸卿的设置和职能体现了国家政务的诸多方面和分工制约,突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诸卿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得世袭。诸卿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又存在职无常守的混淆现象。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秦统一前,北方日益强大的匈奴成为中原政权的威胁……秦始皇认识到出于保卫边防目的,必须建立交通、通信和军需补给等快速反应体系,一旦战争爆发,中央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战机制。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命蒙恬和扶苏在镇守边关的同时监修直道。
——摘编自高子期、周晓陆《秦直道建筑探究》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