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模拟检测考试试卷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blank#}1{#/blank#}。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blank#}2{#/blank#} |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blank#}3{#/blank#}。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 ②BaSO4 ③BaCO3 ④Mg(OH)2、BaSO4 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 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⑴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
上述猜想{#blank#}4{#/blank#}可能成立 |
⑵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上述猜想{#blank#}5{#/blank#}一定成立 |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blank#}6{#/blank#}。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blank#}7{#/blank#}。
【资料查阅】上述4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 pH | 7 | 13 | 11 | 9 |
【实验探究1】如图乙所示:
【讨论分析】(1)在操作a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blank#}1{#/blank#};
(2)在进行操作b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NaOH;
(3)分析4种物质的溶解度等信息,同学们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这4种物质中的NaHCO3 , 判断依据是{#blank#}2{#/blank#};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对操作b的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操作a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 | {#blank#}3{#/blank#} | 原瓶溶液中溶质是NaOH |
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blank#}4{#/blank#}。
【反思拓展】(4)如图乙所示,在操作b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确定此时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blank#}5{#/blank#}(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银 C.硝酸银溶液 D.氧化铁
(5)造成操作b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是因为原破损标签溶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blank#}6{#/blank#}(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