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氧气的含量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小红用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进行以下探究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教室内气体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将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体瓶中

操场上的空气体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操场空气中的氧气

取教室内气体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将分别滴入集气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体瓶中

操场上的空气体瓶中

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操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小红的猜想是(填“正确”或“不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该注意什么? 

举一反三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HCO32可溶于水;

②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②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③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②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③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a.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先后顺序是 {#blank#}1{#/blank#}。(填序号顺序)

①熄灭酒精灯

②将导管取出水面

(2)由实验1说明KIO3受热 {#blank#}2{#/blank#}(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如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对KlO3与维生素C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表。

资料:i.KIO3溶液、维生素C溶液、淀粉溶液、稀醋酸分别指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称为溶质,水称为溶剂。

ii.I2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4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KIO3溶液

维生素C溶液

实验现象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2﹣1

10%

1g

10%

1g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5%

1g

5%

ag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2.5%

1g

2.5%

1g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3)实验2﹣2中,a={#blank#}3{#/blank#}g;

(4)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blank#}4{#/blank#};

(5)对比实验2﹣1、2﹣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lank#}5{#/blank#}。

(6)实验2﹣3中“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blank#}6{#/blank#}。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blank#}7{#/blank#}。

(8)家中炒菜时要在快起锅时才加入碘盐,原因是{#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