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下图是抗日战争重大事件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标志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②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C、③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④日本天皇被迫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举一反三

追寻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走进英雄——体会责任担当】

(1)请从以上两位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要介绍其英雄事迹及贡献。

任务二   【绘制导图——梳理探索历程】

(2)以下表述是从上图示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上图示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

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

②图示A、B空白处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3)根据图示信息,概括这一探索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任务三   【阅读党史——感悟思想曙光】

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

1920年初,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悲惨的生活状况。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工人作革命宣传。

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推动下,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任务四   【歌声传唱——赓续红色基因】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没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5)结合《过雪山草地》歌词和所学知识,回答《过雪山草地》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讴歌的革命精神。

(6)结合《没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事关现代中国人自身认同,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民意检测

军警

律师

新闻

其他

未详

总计

把东三省让给日本

2

2

7

3

4

20

38

去打日本

59

42

200

482

31

2

14

268

1098

依赖国联处理

2

5

10

1

3

3

21

抵制日货

5

18

4

21

2

3

3

56

一面用外交,一面用武力

2

5

3

6

1

1

21

其他

1

5

3

10

合计

70

66

226

514

45

3

1

25

294

1244

——《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周年纪念特刊》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版

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张提出该设想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列举抗战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