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五上14套大卷争当“民间故事传讲人”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现代文阅读

一幅壮锦

佚名

①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 生活。

②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③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④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⑤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⑥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⑦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就要骑着石马,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还是趁早回去吧。”

⑧大儿子害怕了,灰溜溜地回家了。

⑨老妈妈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同样灰溜溜地回家了。

⑩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⑪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骑上了马,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 焰熊熊的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⑬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⑭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 亮了。

⑮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得一模一样。

⑯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⑰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文章有删改)

(1)、奇奇读完故事后,概括了三个儿子的行动路线,请你补充完整。

大儿子、二儿子:

三儿子:

(2)、新考法 剧本完善 同学们想将其中的部分情节改编成剧本,请你根据文中画线内容,发挥想象帮忙完善。

三儿子取回壮锦(剧本片段

三儿子①(填写当时的心情)地想:“远处的仙女们正在织锦,那摆在正中央的不正是母亲的壮锦吗,太好了!现在我就前去向她们解释我的来意。”

三儿子②(填写动作),来到仙女们身旁说道:“姑娘们,我不远万里赶来太阳山,是有一个请求,③ 

仙女们连连点着头说:“④

(3)、故事中关于大儿子和二儿子的情节一笔带过了,可以直接将其删掉吗?请说明理由。
(4)、新考法  对比探究甜甜找到了一篇和本文类似的外国民间故事,请阅读材料完成图表。

链接材料:《长不大的牧羊人》

有一个很爱惹是生非的牧羊人,在某次闯祸后被诅咒,再也长不大,为了破解诅咒,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三只会唱歌的苹果。在这个过程中,牧羊人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地奋斗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

人物

行动目标

行动过程与结果

主旨

《一幅壮锦》

三儿子

取回壮锦

历经艰难险阻,抵达太阳山,取回壮锦。

三儿子历经艰难险阻,靠自

 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长不大的 牧羊人》

牧羊人

 

经历了许多挫折,坚持不懈直至破解诅咒。

牧羊人通过坚持不懈地奋斗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总结:两篇文章都告诉我们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

神农有个透明的水晶肚子,吃了什么东西,有什么反应,从外面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便亲自品尝百草,寻找能为人们解除病痛的草药。

神农来到一片草木枯黄的平地,看到一群鸟雀在一大片枯草上不停地啄食,便摘了几粒吞下肚。没有异常的反应,反而觉得饥饿感减轻了。神农高兴地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让人们把这些种子种下去,等它们的叶子变黄时再把种子采下来吃,可以充饥。

烈日(严严 炎炎)的中午,神农背着药袋在野地里尝药。他看见一种开着小红花的小草很可爱。它的叶子油(呼呼 乎乎)的有小小的硬(刺 剌),难以下咽。他又刨出小草根,尝一尝,甜丝丝的,看看肚子,没什么不良反应。一会儿,神农觉得先前被太阳晒得热辣辣的感觉减轻了,喉咙中原来“呼噜呼噜”的响声没有了。饥(渴 喝)交加的神农高兴地采集了许多草根大嚼起来,不一会儿,他的鼻子出血了。神农想了想,明白这种草根少吃可以治病,多吃会有不良反应。他回去后赶快向人们介绍了这种草,为它取名:“甘草”。

神农每天出去尝草,他尝出了许多能吃的粮食种子,尝出了能治病的药草,还尝出了许多有毒的草。人们在神农的指导下渐渐能辨别出许多植物的性状。

神农最后一次尝的是一种开着小黄花的草。神农吞下草后,肚子剧痛,人们看见他的肠子一节一节地断裂腐烂。神农用尽最后的力气告诫人们:“这种草有剧毒,不能治病。记住,叫它‘断肠草’,告诉后人……”

神农死了,他为人们尝百草而死的功绩,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阅读民间故事《石良》,回答问题。

石 良

①古时候,有一个美丽的寨子。寨子里住着石良和他阿爸。石良阿爸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猎手。小石良从六岁开始,就跟父亲学武艺。十岁的时候,已成了一个本领高强的少年。

②在石良十二岁那年的春天,村子里出现了一条九头毒蟒。它爬行起来,狂风骤起,沙石飞扬,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它朝天上打个喷嚏,顿时暴雨倾盆,山洪暴发;它在地上打个滚,就把草丛碾平,把大树压断

③一天清早,石良阿爸决心为民除害,他指着门前的老榕树,说:“孩子啊,我走后,如果榕树添新绿,就是父生蛇死;如果榕树枯黄了,就是父死蛇生。”父亲走后,过了三天,榕树叶枯黄了。阿爸出门七天,榕树叶就落光了。石良哭昏在树下。昏迷中,他听见父亲对他说:“孩子,不要悲伤。要想报仇,你必须上山杀死九只老虎,用九只老虎的血把你的钢刀淬硬,同时把九颗虎胆都吃下,你才有九只老虎的力量,才能斗过九头毒蟒。”

④石良决定依照阿爸的话去做。他走遍了九十九座高山,泅过了九十九条激流;有三十三个白天在山里闯,三十三个黑夜在山里过。钢刀淬了八次虎血,石良吃了八颗虎胆。

⑤就在这时,门前老榕树上的八哥鸟飞到他头上报信:“石良,石良!毒蟒进了我们村庄,毒蟒进了我们村庄!”石良一听,急急忙忙就向寨子奔去。跑着跑着,猛然间,他想起了梦中阿爸的叮咛:“哦!还差一只虎没打着哪!”石良停下了脚步。八哥鸟回头催促:“快走快走,乡亲们正在受苦!”石良心里像开水烫了一样难受,不顾一切跑回了寨子。

⑥石良回到寨子后,看到九头毒蟒正得意忘形地追捕着人畜。石良二话没说,紧握钢刀,趁其不备,直奔毒蟒。只见寒光一闪,一个龇牙咧嘴的蛇头就滚在地上。

⑦“啊——”毒蟒一声怒吼,张开八个血盆大口朝石良扑来。石良同它斗了三个白天,大战了三个夜晚,砍掉了毒蟒的八个脑袋。毒蟒奄奄一息了。石良也精疲力竭,昏迷过去。毒蟒趁石良昏迷的时候,胆战心惊地向深山仓皇逃去。

⑧过了好久,石良苏醒了,急忙爬起来追上毒蟒,举刀向它第九个头砍去。不料“当”一声响,钢刀断了!石良纵身一跃,骑在毒蟒的七寸上,双手死死地箍住了它的脖子。他们从山坡滚到山沟,从山沟又滚上山坡。像刀子一样的树桩,把石良的身子扎烂了;尖尖的石头把石良的皮肉磨溶了。石良和毒蟒滚过的地方全是鲜血。石良和毒蟒都死了。

⑨最后,毒蟒的血,化成了有毒的草;石良的血,变成了一种碧绿的青藤。人们为了缅怀这位除暴的少年英雄,把这种青藤叫作“石良藤”。

⑩后来人们在山上不小心碰到毒蟒血变的毒草时,就会全身中毒起泡,但只要找到附近的“石良藤”来一治就好了。

阅读理解

古时候,在一座景色秀丽的山中,有一只鹿。 它双角洁白如雪,浑身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 人们都称它为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 突然,一个人抱着根木头顺流而下,在汹涌的波浪中奋力挣扎,高呼:“救命啊,救命!”美丽善良的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跳进河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惊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他频频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对天起誓,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为你寻草觅食,终生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调达的话,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救你并不是为了让你来做我的奴仆,快回家与亲人团聚吧。你只要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严重  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头角银白、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她突发奇想:如果用此鹿的皮毛做件衣服穿上,定会更加漂亮! 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立即捕捉九色鹿。 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 于是就进宫告密。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  整整齐齐)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 突然,乌鸦高声叫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来捉你了!”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于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再一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九色鹿非常(气愤  高兴),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 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处,谁知他(果然  竟然)见利忘义! 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对于这样言而无信的人,陛下难道不该惩罚他吗?”

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重重惩罚了调达,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