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5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

卓茂让马

【南朝宋】范晔

卓茂,南阳宛人也,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然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梁鸿偿豕

【南朝宋】范晔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尝牧豕于上林苑中,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主人,问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作苦。”主人许之。乃执勤不懈。有老者见鸿非恒人,乃共让主人。于是主人敬之,还其豕。鸿不受。

(选自《后汉书·梁鸿传》)

【注】①诣:到。②豕:shǐ,猪。③悉:都。④让:批评、责备。

(1)、借助方法,积累文言。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默然

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课内迁移法:元方入门不顾

叩头

查阅字典法:①认错;道歉。②推辞;拒绝。③告别;告辞。④告诉;劝诫

(填序号)

成语推测法:不遗余力

【迁移】运用上述方法翻译下面的句子。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作苦。”主人许之。

(2)、学习活动中,小语同学分享了以上两则文言故事。你认为卓茂和梁鸿的待人方式是否值得学习?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吕氏春秋(节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 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① 诚:同“成”,实行。② 廪丘:齐国地名。③ 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 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