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小组同学将参加“美文共欣赏”研读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种一片太阳花

李天芳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

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 朵,单瓣、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 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A]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弘,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園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 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 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B]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旁批

①文章明明写  太阳花,可是作 者在[A]处却写了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


②[B]句____的修辞手法用得真是妙!妙在____。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 谢,只有一 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 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

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 … …这样一个开花的垒过程,可以在人 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 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 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 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 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1)、太阳花新陈交替的过程活跃而生动,请将太阳花的状态填写在表格空白处。

太阳花的新陈代谢

时间.

太阳花的状态

日出前

日出后

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完成开花后

秋霜肃杀时

将种子撒进泥土

第二年

(2)、根据要求,参考示例,给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朗读设计要求:请从重音、语速、语气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展开设计。 示例:

句子: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朗读设计:本句应该重读“一片 ”“一阵 ”,侧面强调突出乍开的太阳花的艳丽 夺目,吸引人们的关注,惹人喜爱。

句子: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朗读设计:

(3)、作者为了写太阳花,运用了多种巧妙的写作方法,请完成文章的旁批。
(4)、文章描绘花开和花谢都用了同一个“ 闪”字,但包含着太阳花丰富的形象内涵,请研读下面两个句子,加以阐述。

第①段: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第⑥段: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 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5)、这一片太阳花始终灿烂多姿、生机勃勃的原因是什么?这给了我们什么人生启迪?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光美(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⑩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⑧“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⑨“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⑩“您是说,用爱吗?”
       ⑥“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⑩“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⑨“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⑩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⑩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⑩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皱了一下眉头若有所思 , 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的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幼年

张充和

    ①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而外还有什么更亲的人。

    ②在花园里,我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戴在我的四条短短的发辫上,因为花园里没有镜子,我只得向地上看我的影子,只见每个牛角似的发辫上面添了一朵花的影子,我欢喜得直跳起来。

    ③我跑到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对我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哪里了?”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来,在手杖上刻了一道痕,又对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高。

    ④书房窗外有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不时落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王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被我瞒过去了。

    ⑤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这一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啦啦”一阵响,桐子都落了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哪知她还笑了一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⑥葡萄架下有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让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诊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一看电报就老泪横流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她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乖乖,你从此就要做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的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另外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了。”

    ⑦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高出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是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是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是生我的,叫做“母亲”,因为她们都是爱我的。

    ⑧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高声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理解的幸福

叶广萃

    ①7岁那年的一天,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殁了。”我一下子懵了。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工作的岗位上。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不识字,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有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弱息孤儿惟指父亲,今生机已绝,待哺何来!

    ②人的长大是突然之间的事。经此变故,我zhì nèn__________的肩膀开始分担家庭的忧愁。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认识了我的班主任马玉琴,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女人。

    ③在学校,我整天一句话也不讲,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我说:“父亲。”马老师什么也没说,她把我接进地的怀里。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而好闻的气息。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老师什么也没问,轻轻用手拍着我的背,末了,她低声告诉我:“我的父亲也不在了”。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④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一家街道小厂去糊纸盒,每月可以挣18块钱,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将3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便成了我的任务。有一天轮到我做值日,打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我匆匆赶到幼儿国,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母亲将妹妹接走了,就心安理得回家了。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这才感觉到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4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事忘了。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⑤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我背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许,这使她有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至今还记得那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小熊小熊点点头呀,小洋娃娃笑嘻嘻。

    ⑥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只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我背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⑦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是第几遍的重复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⑧这首歌或许现在还在为孩子们所传唱,但我已听不得它,那欢快的旋律总让我有种强装欢笑的误解 , 一听见它,我的心就会锁紧,就会发颤。

    ⑨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但于我却是一种心的感动,是一曲纯洁的生命乐章,是一片珍贵的温馨。忘不了,怎能忘记呢?

(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

母亲的煎饼

①想家的时候,总能想起母亲和她摊的煎饼。记忆中,那绵软喷香的煎饼,总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总是游子心中最难忘怀的美味,最难割舍的故乡的印记。

②儿时家贫,除了逢年过节,难得有改善的机会。而母亲摊的煎饼,便成了艰涩生活的绝佳调剂。每到这个时候,闻着缕缕飘来的愈来愈浓的鲜香,我和弟弟、妹妹不争气的馋虫就被勾得越来越难忍,急不可待地问母亲做好没有。

③这固然有贫寒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煎饼实在摊得好,有特色,让我们越吃越想吃,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是①                                 。母亲摊煎饼,并不用发酵面,也就是俗称的“死面”,而是直接取适量鲜面粉,往清水里搅匀,拌入生鸡蛋、葱花、碎韭菜,加入香油、食盐及其它调料再次搅匀后,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由于搅入了较多的菜蔬,使得煎饼可以很好地消除油腻,吃起来有一种葱韭的清香、鸡蛋的醇香与面香相融合的鲜香。二是②                                 。母亲摊的煎饼与街市上卖的薄薄的煎饼不同,具有一定的厚度,不但更能充饥,而且保证了煎饼的热度和味道,这样摊好后即使放一会儿也不要紧。母亲总是摊好一张就放在筛子里盖上枕巾保温,每摊好三张,才分给我们吃,她和父亲则要到最后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显示出母亲的智慧、公平与慈爱呢?三是③                                          。煎饼的醇厚,同时也保证了它的香软,相较之下,就比街市上薄而焦的煎饼更有嚼头。每到这个时候,母亲还会将青辣椒、生姜、大蒜捣碎后和上油盐,给我们做蘸水,用金灿灿、绿莹莹、油光光的煎饼一蘸,那味道就甭提了,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④这鲜香绵软、厚味悠长的美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以至于多年后,我仍能想起那辛酸而温馨的场景:在我们弟妹三人狼吞虎咽地比着吃煎饼时,母亲却忍着呛人的柴草烟,在简陋的灶台间忙碌着,她麻利地在锅底抹上一层油,迅速舀起一勺面糊抹匀、翻个,不一会几又一张喷香的煎饼就出锅了……

⑤回想起来,那真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难忘时光。后来,我们都漂泊到了远方,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都被各自的事务羁绊着,虽彼此牵挂却难得有团圆的机会。而母亲的煎饼,也遥渐演化为亲情的符号,沉淀在了怀乡者的梦里,温暖着游子的思绪,牵动着那颗眷恋故土的赤子之心。

⑥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那日母亲问我们想吃啥饭,我还没说妻子就先替我答了,煎饼!母亲看看我们会心地笑了。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闻着那飘来的熟悉的鲜香,儿时狼吞虎咽吃煎饼的一幕不由得涌上心头,正在感慨之际,电视上又传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我那抱愧父母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了……

阅读《一把老推剪》及同学们的批注,完成各题。

一把老推剪

陈建兴

多年来为我理发的哥突然瘫在了病床上,几个月来昏迷不醒,生命垂危。我是多么希望他能醒过来再为我理发啊!然而哥已高位截瘫。我抚摸着哥为我剃头的那把老推剪,眼里噙满了泪水,过往的岁月又在我眼前浮现。

儿时,弄堂人称理发为剃头。母亲为了节约钞票,常让我与弟去路边摊剃头,还叮嘱我要剃得短点儿再短点儿,这样,可以两个月剃一次头。我也想为家里省钱,有一次干脆剃光了头发,回到家里却被母亲一顿训斥。母亲说,只有犯人剃“光榔头”的,并警告我以后不准再剃“光榔头”。在学校里,同学们见我一只小“光榔头”,都大笑不止,有人还上前来摸我的光头。

后来,母亲想到了省钱的办法。她让哥去延安西路上的新中华刀剪厂门市部买了一把剃头推剪,哥拿回家后很是兴奋,反复比画着剃头的手势。推剪有两只手柄和两片锯齿状的刀片,上有固定的螺栓、螺母,手柄中间有一根圈曲的硬弹簧,捏紧手柄,两片刀片会在左右平行移动;头发就像割草一样被剪下。母亲让哥自己去理发店看师傅怎样剃头的,回家学样给弟剃头。我与弟的头便成了哥的试验田,时常被变成了狗啃似的。母亲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领着我与弟去理发店让师傅再“加工”。哥也跟着去了,趴在玻璃窗上看师傅如何“修改”他的“作业”。从此,哥有了一个嗜好:喜欢陪同学去理发店,人家等着剃头,他却在一旁偷偷学艺。

我时常坐在家门口的骨牌凳上让哥剃头,用父亲的一件破雨衣围着,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瓜,要规规矩矩坐上半个多小时。生性好动的我很是心烦意乱,尤其是碎发落进头颈里,痒丝丝的,更是坐立不安。哥一只“头塌”拍上来。我马上变得老实了,乖乖地低下了头。有时,推剪夹住了我的头发,痛得我“嗷嗷叫”,哥带歉意地对我说对不起。他小心将推剪退出后,会调一调推剪上旋钮的松紧度,滴上几滴缝纫机油,将推剪放到耳边听听是否有夹齿的声音,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继续为我剃头。哥帮我剃好头,还要为我洗头。那时,没有什么洗发膏护发素之类,就只有一块肥皂。我时常睁开眼睛,肥皂水淌到眼睛里辣辣的,蹬着脚叫着要毛巾。快剃好头的时候,周围已有一帮小孩围着了,那时,弄堂里孩子有个约定,谁新剃头后都要被邻家的孩子打三记“头塌”,叫“新剃头,勿打三记触霉头”。我才站起来,“噼里啪啦”的小手都打到了我的头上,一阵欢乐的笑声荡漾起来。

没过半年,哥剃头的水平提升了,大人们从我与弟的头上看出来了。纷纷拉着自家的孩子来让哥剃。哥来者不拒。特别是过年时候,理发店往往要等上几个小时,邻家孩子都来找哥剃头,哥忙得有时连午饭也来不及吃,邻居们有时也会盛上一碗饭,上面放着菜,端来让哥吃,哥多半扒了几口就让我吃。我时常站在一旁看他剃头,他神情专注,左手执木梳,右手拿推剪,轻合缓开,隐隐听到缕缕头发掉落在雨衣上的声音。有的孩子剃头时喜欢动,哥会低声斥责,小孩吓得立刻不敢动了。

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中风瘫痪在床的几年,剃头的活又落到了哥的身上。时常是我托着父亲的头,哥蹲式为父剃头、刮胡子、洗头,大热天,无数颗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有一次,我还看到哥为姐剪发后,用生炉子的火钳帮姐烫了个大波浪,引得弄堂里的人都来看热闹。

老推剪虽然简陋,却是那个时代的符号,那些曾经被夹住的头发、那些“嗷嗷叫”的时刻,如今只能尘封在时间深处了,但兄弟情、弄堂邻里情,却是永远不会随风而去的。

(选自2023年10月16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批注1】

围绕“老推剪”,作者讲了哪些故事?

【批注2】

此处语言幽默感十足。

【批注3】

这个场景让我倍感亲切,想到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批注4】

读完全文,《一把老推剪》适合作为拓展阅读文本放入八上第二单元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