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微写作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请你对孔子的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表述清楚;主题积极向上。(150字左右)

举一反三
实验中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9月24日上午,作为全省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和全市头号为民办实事工程,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建设。誓师动员大会现场风和日丽、阳光灿烂,随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平宣布工程全线开工,各类工程机械同时启动作业,标志着“五个一”战略工程的“一桶水”工程正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材料二: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碧水蓝天,芳草绿树,是我们共同依赖的家园。生态文明教育,乃中小学德育五项主要内容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射阳,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为让蓝天常现,碧水长流,家乡更美,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六个一”活动的传播者: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向家长、亲友及周围人宣传植树造林、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低碳生活理念。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现在起倡导绿色消费,培养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小事做起深入实践“六个一”: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动员家长少开一次车。

三,争做生态文明家园的守卫者:自觉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为节约粮食、纸张、水电等资源献计献策,守护身边的生态文明建设,争做一名生态文明家园的“小卫士”。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把建设美丽家乡作为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让射阳这颗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永远绽放绿色的光芒!

2017年9月14日

射阳县实验初中团委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催生了人们多样的云端生活。首先,各种生鲜APP一夜诞生。各大电商通过云端为家庭配送生活物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买菜、买米。其次,过去只有一部分人选择的线上教育,如今开展得如火如荼。成年人举办各种“云培训”云沙龙”,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也都开设了“云课堂”此外,各种“云会议”也成为特殊时期的办公常态,就连G20国际峰会也开通全球视频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直播带货更是如①。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在直播中找到了新商机,房产顾问“云卖房”,律师“云问案”,医生“云问诊”,农民“云卖菜”一场疫情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入云端,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虽然我们可能仍然对云储存、云计算等名词还不甚了解,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已然“腾云驾雾”,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与传统生活模式相比,“云生活”模式具有②、时间减省、服务精准等优势。“云医疗”让每一个医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数据渠道畅通,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以往病人在医院排长队挂号、缴费的苦恼,也将随着一些多功能医疗APP的出现而烟消云散。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和数据分析,医生可以随时精准诊疗。“云办公”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重复资源能够被迅速发现,合理的配置避免了源的浪费。灵活的办公地点节省了通勤的时间,灵活的办公时间更便于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问题。当下的“云课堂”也配置了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资料,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弥补了以往学习方式中用时过长、效率不高的缺陷。

    【材料三】

2020年2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课堂”。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新华社罗马 3 月 23 日电 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 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 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 独 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长期在海外漂泊的 796 件(套)中国文物即将踏上“回家”路。

3 月 23 日,在中国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了关于 796 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 证书。这是近 20 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 开创了中意两国文化遗产合作的新里程, 更为国际合作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树立了新的范例。

据介绍,2007 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 随即启动国内司法 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 历经 10 余年漫长追索,2019 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 796 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

这次“回家”的 796 件套文物时间跨度长达 5000 年,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 器物种类多样,保存 状况较为完好,总体价值很高,是中国历史各时期生产生活场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的实物见证。这批 796件(套)文物, 唤起中华民族多彩的历史记忆,更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佳话。

近年来, 面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复杂状况,中国有关部门通过双边执法合作、外交谈判、捐赠返还等多种方式,促 成文物返还。 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流落异乡的青铜“虎鎣 ”几经波折终于回归故土,美国返还361 件(套)中国流失文物……一件件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相继回家。

学习与探究

2024年4月23日,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开幕。大会以“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为主题。大会在海埂大坝设置十里书香长廊、春城书市,为群众带来文化大餐,让群众更好感受阅读的魅力,激发全社会阅读热情。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也非常重视全民阅读习惯培养,连续七年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大会的“图书馆全民阅读”论坛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在深化全民阅读、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价值和使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图书馆、上海大隐书局、澳门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

材料二

年份

公共图书馆个数(个)

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万册)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万人次)

人均拥有量(册)

2021

3217

126178

72898

7.76

2022

3303

135959

78970

8.09

2023

3309

 

112668

8.4

材料三

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史铁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作家”。在一次直播中,仅28分钟的推荐,便让《我与地坛》卖出了25.2万本。

借助网络直播,经典文学作品火爆出圈不在少数。许多文学名家走进直播间分享交流,也让读书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生活方式。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直播观看量超500万人次;“我的人生之书”读书嘉年华大型直播活动,吸引了全网超1000万人次观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