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宜兴市新街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整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安抚)贼,贼易(轻视)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禽,亦分死矣,今公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 , 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叛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1)、选出与“请尽死以报德”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愬引兵还以诱之 D、吾故示之以不肃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文中的划线字。

①将

②禽

③生

④走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同“诀”。

古诗文阅读;班级开展古代文人风貌研读活动,请你完成小题。

【甲】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①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理溪时所作。②暂到:刚到,乍到。③殊乡:异域,他乡。 ④慰客:迁客。

【乙】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调西京推官。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修论事切直 , 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奉使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方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枉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忌修,因其孤甥张民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嶷(nì)然:形容聪慧。 ②切直:恳切率直。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官名。④党议: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非议。⑤台谏官:官名,主要职责是纠察监督官员,劝谏君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