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奎“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举一反三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往往与其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谕“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榕城纪闻》、《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1600年英国建立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它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许可。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随着自由竞争与自由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废除了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受政策法令的影响,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其实,“关”也罢,“世”也好,都是把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更紧密地与世界捆绑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捆得好,这条纽带可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捆得不好就会成为吸噬中国血液膏脂的大通道。般认为入关是中国经济发展必要的冲击,短期可能会冲击,但长远来看,则会加速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全,促进中国的发展。

——邵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再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 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 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 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 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 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 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 入的 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 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但从明中 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 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三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 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 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 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 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