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陵川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施行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 与自然相物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筹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港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① |
仁政、民贵君轻 |
墨子 |
② |
③ |
无为而治 |
材料二 图片历史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 |
中国近代史前期 (1840—1919年) | 19世纪40、50年代 |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
中国近代史后期 (1919—1949年) | 1919—1949年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