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陵川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施行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 与自然相物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筹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港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提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凛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做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统治者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秦的军功与客(即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到汉代实行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后期,往往由于腐败和政治因素而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艺凡《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积极探索建立“野无抑郁之士,朝无幸进之徒”民主共和的人事制度,此后逐步提出的五权宪法和考试权独立的思想进步丰富其用人思想理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广东各界举荐其兄孙眉为粤省都督,他以兄长不熟悉政治为由而拒绝。不因政见不同,如设法延揽著名改良人士容闳,利用宋教仁的专长任命其担任临时政府法制局长等,体现其任人唯贤的用人主张。他多次对政府相关部门强调,用人一定要慎重铨选,杜绝滥竽充数,并欲以立法方式规范文官考选制度等。由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这些设想无法真正落实。

——摘编自黄武《孙中山的用人思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