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陵川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材料一:封建时代只有封君采邑制,尚无所谓地方行政。秦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是纪元前七世纪初已有县制。其后《左传》中极常见,如“楚子县陈”,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郡之称,《左传》、《国语》各仅一见,至战国时则极常见,如《秦纪》:惠文君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左传》哀公二年,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
———陈国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