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卷

在尘世久了,人心就难免会蒙上厚厚的尘埃。此时,不妨到山林里走一走。

在山林间穿行

汪宸国

①早晨的山林静悄悄,只有露珠在晨曦中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此时,从山林的深处传来一声小鸟的鸣叫声,紧接着,前后左右的鸟鸣声也跟着响了起来。瞬间,山林从一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林中顿时变得热闹了。

②据说,地球上最早的鸟儿出现在晚侏罗纪时期,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一八六一年,考古学家在德国南部发现了第一个鸟化石,将它命名为始祖鸟。传说在始祖鸟出现之前,世界一片沉寂。就在这寂静无声的某一天,这只始祖鸟张开喉咙对着蓝天“啊——”了一声,竞奇妙地产生了声音。而且,这一声在林间往复回响。A.于是,沉默的山川迎来呼啸的山风,流淌的河流奔腾起震耳的激流,无边的森林回荡着兽的欢唱,辽阔的大海掀起滔天的巨浪。

③贝斯顿在《追远的房屋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想知道这成千上万的鸟儿在哪里过夜?”其实,我在童年时代也有过这样的好奇。

④年幼的我在阅读童话时,鸟儿在巢中叽叽喳喳的生活场景令我心生无限的好奇和憧憬。后来,终于在某一个夜晚,我跟在几个大孩子的屁股后面,借助加长的手电筒去山林寻找鸟儿的房屋。那天晚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鸟巢,却看到很多的鸟儿站立在树枝上睡觉。当手电筒的光束照上去时,笼罩在强光下的鸟儿们一只只呆若木鸡、一动不动。B.一个大孩子用弹弓射下了好几只儿后,其它的儿依然站在树枝上纹丝不动,好像根木不知道身边的伙伴已经害。

⑤时至今日,每每想起此事,我依然深感愧疚。

⑥在山涧的一个隐秘之处,我偶然看见一朵小花。这是一朵色泽艳丽的小花,独自在春风里微微地摇曳着。

⑦就在我为这朵小花喑暗惋惜之时,顾城的一首诗浮现出来:“一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

⑧是啊,这朵小花开在如此偏僻的角落里,并不是为了威得关注和喝彩,只是因为热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⑨植物知识的贫乏令我无法叫出那朵小花的名字。可是,当我刚刚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遗憾时,我的耳边又响起这样的诗句:花儿是无我的,它们并不在乎自己叫什么名字,它们只是在乎能否按照自己的心意盛开。

①看到这棵古银杏树的第一眼,我就不禁肃然起敬,在心里发出一声惊叹:啊,好大一棵树!

①这是一棵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古老、最美丽的银杏树。由于它的高大,我必须站在远处仰望,才能看清它挺拔的身姿。它浓密的树冠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遮蔽着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土地。因为古老,这棵银杏树已是独木成林。走近古银杏树的身边,我发现它的主干要七八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起来。树干笔直,到了十几米的高处才开始向四处分权。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古银杏树主干的不远处,还从地下冒出了几棵银杏树,这些树的树干也得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

作家周涛曾《森林》一文中发出感叹;“让那些大都市里密密麻麻的人们在这些巨树下站一会儿,哪怕只有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就像对待宗教那样虔诚 , 那么即使最傲慢、最愚蠢的人,也会立马明白,自己不过是只蚂蚁。”

③与蚂蚁相比,我们人类似乎是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与眼前这棵古银杏树相比,与远处高耸的群山相比,我们不也是微小的蚂蚁吗?

①穿行在山林深处,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扬起头,张开双臂,深呼吸。植物的味道清新,沁人心脾。人真的不能跟植物相比,一比,就会自卑起来。我想可能是人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混沌不清的浊气与俗气。这样的气息特別伤害人的心灵。久而久之,人心就会蒙上厚厚的尘埃,变得越发容易产生怨气与怒气。因此,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山林里走走,跟植物们亲密地站在一起,好好地待上一段时间,以便使自己这颗蒙尘的心灵渐渐苏醒、通透、空灵起来。

——选自《阳光》2022年第5期有删节

(1)、【跳读梳理】结合文章内容,补充思维导图。

(2)、【精读品鉴】根据括号内提示,赏析语句。两句中选择一句即可。

A.于是,沉默的山川迎来呼啸的山风,流淌的河流奔腾起震耳的激流,无边的森林回荡着鸟兽的欢唱,辽阔的大海掀起滔天的巨浪.(一声鸟鸣如何能引起这样的震动?)

B.一个大孩子用弹弓射下了好几只鸟儿后,其它的鸟儿依然站在树枝上纹丝不动,好像根本不知道身边的伙伴已经遇害,(“遇害”一词用在此处是否妥当?)

(3)、【比较分析】写散文时若能恰当适时地引用古诗或名言,不但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文化味;也可以很好地诠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汪曾祺《昆明的雨》和本文都有多处引用,请比较研究其作用。

小语:我发现引用有诸多好处,就像《在山林间穿行》第12段引用作家周涛的文字,可以

小文:你说得没错。不过,我发现汪曾祺引用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时,诗句意思就发生了变化。杜甫的“城春草木深”在原诗中表达的是国都在沦陷后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而汪老引用此句和陶渊明的“孟夏草木长”结合,是为了表达

小语:你说的这个例子,得结合新的语境来思考啊。读散文,果然有趣。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及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一―汪曾祺《昆明的雨》

(4)、【联读感悟】本文作者和法布尔对待自然的态度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昆虫记》及本文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进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几尺,即又      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说:“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应问题。

社火迎春乔忠延

①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

②闹社火,就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动,却也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③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得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已有人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

④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 场搭建的高台,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四个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然,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⑤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⑥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灯笼是个妙物,既让人看得见,又不让人看得那么真切,迷迷蒙蒙,亦真亦幻。当然,只把灯笼提在手里,是映照不出这样如梦似幻的光景的。于是,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

⑦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先前是百家百户各自带灯,谁都可以高擎灯笼闹社火、看社火。后来,高擎灯笼有了讲究,谁家新娶了媳妇、新添了人丁、新盖了宅院、新考上大学,才有高擎灯笼的资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

⑧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

⑨临汾春烂漫,春天欢笑着到来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战地琴声

李皓

①从丹东回来,我一直在想,一根细细的马尾,在废弃 的罐头盒子上抽拉,到底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我甚至在梦里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抱着这把胡琴,头上不断掠过敌军的飞机、飞机的轰鸣声淹没了胡琴奏出的乐曲。

②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是在国庆日的第二天,人很多。穿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我径直走向那把“两洲三国”胡琴。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玻璃橱窗内,胡琴不动声色,发出幽幽的光芒。

③与胡琴并排挂在墙上的还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小提琴,另外一件有人说是“三弦儿”有人说是“土琵琶”。这两件乐器都没有文字说明,“两洲三国”胡琴下面却有一个清晰的用手机一扫,出现如下文字:“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战斗问隙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激烈的战斗过后,志愿军战士利用缴获的美军的罐头盒、朝鲜的木材和中国的马尾制作成这把胡琴。战士们给它起名叫‘两洲三国’胡琴。‘两洲’是亚洲和美洲,‘三国’是中国、朝鲜和美国。”

④志愿军战士们在远离祖国的战场上,在战斗间隙,该唱就唱,该跳就跳。他们,用把把自制的乐器、发出了战场上最柔美的声音,像廿霖,似养分,滋润着彼此的心灵。

⑤我想起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往事。1951年秋末冬初一个寒冷的夜晚,志愿军12军31师的文工队队员们到银店洞师部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回来时已是半夜。在归营的路上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仍然兴奋地唱着、跳着、欢笑着,似乎忘了这是前线,这是战场师部所在地银店洞到文工队驻地苏谷山沟,中间有一段封锁线,敌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向这打来排炮。路上经过一条浅河,大家正踩着石头通过。这时,敌人一排炮弹打来,一阵巨响实时天崩地裂,水石飞溅,烟雾弥漫,天昏地暗。文工队伤亡巨大,女队员戴儒品全身都被炸没了,只剩下了两条发辫……

⑥二爷,也就是我爸爸的二叔,他有个绰号:二瘸子。记得我小的时候,屯子里的人都在背后这么叫我二爷,但当面不敢叫,他们都知道我二爷的“驴脾气”。在生产队里,二爷一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骂,谁也不敢吱声,就连队长也只能悄悄嘟哝:“又耍志愿军的威风……”

⑦二爷从解放战争战场打到朝鲜战场,后来腿部受伤提前回国复员回乡。爸爸告诉我二爷有个绝活:口技。二爷每次喝醉了,必定要讲几段朝鲜战场上的故事,绘声绘色,枪声炮声、飞机声,二爷都能惟妙惟肖地用口技表演出来,在场的人无不叫好。据说二爷病重时,依然枪声、炮声、飞机声“演奏”了一番,随即溘然离世。

⑧二爷没读过书,更不会什么乐器,但他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口技必然是战场赋予他的之长。我想,在冰冷的战壕里,他肯定不止一次给战友们表演自己的口技,给残酷的战斗生活带来了一丝欢乐的气息。

⑨爸爸、叔叔和我,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穿上海军、陆军、空军的军装,在军营里服满了兵役。爸爸、叔叔从军想来是受了二爷的影响,二爷又间接影响了我。我是1989年春天走进空军某雷达兵训练团的,当时的空军司令正是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王海。

⑩仔细端详“两洲三国”胡琴,那个罐头盒子在拉弦处缠了一圈胶布,表面似有松香我仿佛看见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在短暂的战斗间隙,他们动情地演奏起祖国各地的民歌小调。看着看着,我觉得眼前的“两洲三国”胡琴已经不仅仅是乐器,它更是武器,它庄该与那些枪炮摆放在一起。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3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