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国风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刷频”。从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到端午晚会的《洛神水赋》,再到七夕晚会的《龙门金刚》,一次又一次地将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诗画礼乐、传说典故等丰厚文化遗存,通过“5G+AR”和“虚拟与现实融合”等技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这些扎根中华沃土的创意国风节目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增添了国人内心最深沉的自豪与信心。
在谈及这一系列节目“出圈”和“刷频”的原因时,有网友留言说:“这些创意的中国风节目最打动国人的不是它们的创意,而是它们展现的民族气度和中国神韵!”光明网评论表示,正是河南广播电视台立足自己的优秀传统,既借鉴了西方舞台艺术的优点,又融合了现代光影技术的亮点,既唱响了“中国风”,又紧跟“世界潮”,守正创新,才能创作如此高质量的节目。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风节目频频“出圈”、“刷频”带来的文化启示。
是否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 | 是否需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 为何古典诗词难普及(%) | ||
经常会 | 18.5 | 需要 | 70.0 | 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 |
偶尔会 | 61.0 | 不需要 | 15.5 | 应试教育导致 |
很少会 | 17.9 | 不好说 | 14.5 | 难以理解 |
从不 | 2.6 | 缺乏有效的传播形式 | ||
有效学习时间不足 |
材料一: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品位高雅,不媚俗,不趋时,在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创造我们自己的模式。大会的比赛题目丰富多彩,其中图片线索提示诗与画的完美结合,选手根据沙画、动画或点评嘉宾现场绘画竞猜答案,饶有趣味。
材料三:科技进步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无纸化办公成为主流;电子书包已进入课堂;持部手机走天涯不是神话……
材料一:中华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让我们一同品读诗词经典。
古诗词 | 优良品质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①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②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③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④ |
材料二: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