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东江外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材料二: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四: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语句中的“格”?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格”?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两句话?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要求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说说榜样具有怎样的力量.
(4)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微观点 | 微点评 |
小周说:“学责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
小明说:“我永远是第一,别人干什么都不如我。” | ②具有自信和自强的品质 |
小梅:每当考试紧张时,我就深呼吸并堤醒自己:我能够做好。 | ③小梅通过合理宣泄情绪来缓解考试压力 |
小张说:“不放纵、不逾矩,是背春的模样。” | ④具有“行己有耻”的品格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