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民间谚语说:走路的赶不上推车的,推车的赶不上挑担的。客观条件上,不负重占尽了先机,但在结果上,负重者往往先至。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似乎确实是这样,但有时又不尽如此。
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近日,江苏常州某学校召开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听证会,与会代表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和法律界代表,大家共同讨论校园惩戒应如何开展实施,并希望建立惩戒制度,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热议。事后,该校校长回应:惩戒不是真的妥打,会严格区分惩罚和惩戒。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深信古人所言、权威人士和书本,听信多数人的意见等等。“常言道”“专家表示”“书上说”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请你围绕这些短语展开思考,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