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吉林市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7月期末联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黑齿常之,百济西部人。长七尺余,骁毅有谋略。为百济达率兼风达郡将,唐刺史云。苏定方平百济,常之以所部降。而定方囚老王,纵兵大掠,常之惧,左右酋长十余人遁去,啸合逋亡依任存山自固旬日归者三万。定方勒兵攻之,不克,常之遂复二百余城。龙朔中,高宗遣使招谕,乃诣刘仁轨降。累迁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刺史。

仪风三年,从李敬玄、刘审礼击吐蕃。审礼败,敬玄欲引还,阻泥沟,兵不得出,贼屯高压官军。常之夜率敢死士五百人掩其营,杀掠数百人,贼酋跋地设弃军走。帝叹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殊等。进为河源军副使。调露中,吐蕃使赞婆等入寇,屯良非川。李敬玄之败,常之引精骑三千夜袭其军,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数万,赞婆等单骑去。即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宜增兵镇守,而运饷须广。乃斥地置烽七十所,垦田五千顷,岁收粟斛百余万。由是食衍士精,戍逻有备。永隆二年,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悉烧粮府,获羊马、甲首不赀。诏书劳赐。凡莅军七年,吐蕃憺畏,不敢盗边。封燕国公。

垂拱中,突厥复犯塞,常之率兵追击,至两井,忽与贼遇,贼骑三千方擐甲,常之见其嚣,以二百骑突之,贼皆弃甲去。其暮,贼大至,常之潜使人伐木,列炬营中,若烽燧然。会风起,贼疑救至,遂夜遁。久之,为燕然道大总管,与李多祚、王九言等击突厥骨咄禄、元珍于黄花堆,破之,追奔四十里,贼溃归碛北。会左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欲穷追功,诏与常之共计。独进,为虏所覆,举军没 , 宝下吏 , 常之坐无功。会周兴等诬其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反,捕系诏狱,投缳死。

常之御下有恩,所乘马为士所棰,或请罪之。答曰:“何遽以私马鞭官兵乎?”前后赏赐分麾下,无留赀。及死,人皆哀其枉。

(节选自《新唐书·黑齿常之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啸合逋A亡B依C任D存山E自固F不旬日G归H者三万。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唐刺史云”与《兰亭集序》中“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两句中“犹”意思不同。 B、与,是“跟”的意思,与《离骚》中“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与”意思不同。 C、调露,唐高宗年号。从秦始皇起,皇帝开始有年号。文中“龙朔”“垂拱”等均是年号。 D、要,同“邀”,是“求,取”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虽与府吏要”的“要”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齿常之骁悍壮勇,尤擅夜战。在吐蕃兵阻泥沟、赞婆屯兵良非川时,他都亲率士卒乘夜突袭,从而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B、黑齿常之守边有功,颇有威名。他多次击退了进犯的敌军,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他在军中七年,吐蕃人都不敢再侵扰边疆。 C、黑齿常之善于谋划,战守兼备。他认为河源地理位置重要,便设烽火台,开垦营田,每年收获粮食百余万斛,解决了军需问题。 D、黑齿常之善抚士卒,慷慨大方。他宽赦伤害他坐骑的士兵,受其影响将士们把得到的赏赐互相分享。他的死让人们感到哀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赞婆营青海,常之驰掩其屯,破之。

②宝璧独进,为虏所覆,举军没,宝璧下吏诛,常之坐无功。

(5)、垂拱中突厥犯边,面对到达的大量敌兵,黑齿常之的计策为什么能奏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船山记

王夫之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 , 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絯送远之目,其右迤平芜而不足以幽,其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 , 其农习视其堘埒①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然而予之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②天之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一坏之土,不足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吾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赏心有侣,咏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爲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歘然忘之,老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光之濑,司空围之谷,林逋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已矣。

    辛未深秋记。

(选自《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堘埒(chéng  liè):田埂。②跼(jú):弯曲腰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