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7月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诗圣杜甫的名字,____。我们在孩童时期就被“两个黄鹂”启蒙,长大一些后又在课堂上诵读过“国破山河在”,知晓《石壕吏》和《秋兴八首》。时光荏苒,代际嬗替,在无数读者的心中,生发出了一个(  A  )的病叟形象,他漂泊无依,疾病缠身。人们崇尚他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但又对这个高度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倍感疏离。走进(  B  )的卷帙,我们恍惚间发现,对于杜甫的真实人生,____。在“千家注杜”的盛况之下,人们对杜甫的生命史却不重视。这段生命史,____,还包括他所看到的历史景象,以及他所关涉的历史暗流。而其中最为含混的,则是杜甫前四十四年的人生。

在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杜甫借助诗歌,筑造起一个远超自身活动范围的宏大世界。对一个唐代人来说,杜甫足迹所至已经足够广阔,但在他的诗歌世界里,这个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到:葱岭的雪山,交河的层冰,辽海的巨帆,交趾的铜柱。他在夔州亲历荆南水军溯峡而上,直抵白帝城的甚嚣阵势,写下“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的壮观诗句;他在白帝寒城看到兵马使自豪非凡炫耀弯刀的洋洋得意写下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的奇险诗句;[    ]。纵观而知,杜甫诗中的意象,几乎大都源自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指向具体的人物与事件,这些人物与事件中既有一些是人们熟知的,但有一些是人们不知的。这是杜诗历史性的更高层次的意义,突破了政治斗争与人事纠葛,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风气与面貌。

(1)、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可以看到雪山层冰和巨帆铜柱。”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 请根据杜甫《蜀相》的内容,仿照加点处的句子在文中“[ ]”处再写一组句子,使它与前文一起构成排比。要求表达准确流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