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卷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

【左传】郑昭公之败北戎也,齐人将妻之,昭公辞。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从。

夏,郑庄公卒。初,祭封人仲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

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公羊传】祭仲者何?郑相也。何以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也。其为知权奈何?古者郑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借以取其 , 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缓之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然后有郑国。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 , 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谷梁传】宋人者,宋公也。其曰人何也?贬之也。曰突,贱之也。曰归,易辞也。祭仲易其事,权在祭仲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郑忽者,世子忽也。其 , 失国也。

【注】①祭仲:名足,字仲。先后扶立郑庄公的四个儿(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亶和郑子婴)为国君。②突:郑厉公的名,庄公次子,昭公(名忽)之弟。③经: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

少迂缓A之B则突可C故出D而忽E可故反F然G后有郑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春秋》,记事语言简练,暗含褒贬,称之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焉,向他,与《荀子·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的“焉”的用法相同。 C、名,称名、直呼其名,与《谷梁传》“其名,失国也”一句的“名”意思不同。 D、国,有国都、国家等意思。“古者郑处于留”是“国都”,“借以取其”是“国家”。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补充了郑昭公拒绝与齐国联姻这件事,为下文叙述郑昭公君位不保以致被迫离开郑国逃往卫国做了合理的交代和铺垫。 B、宋人对祭仲威逼利诱,迫使他拥立公子突为国君,祭仲只能答应了;而《公羊传》对祭仲这种妥协是认可的,认为是君子之为。 C、“三传”中只有《谷梁传》对“宋人”这一称谓寄寓的态度进行了解读,认为《春秋》对宋庄公称“人”表明了孔子对他的贬抑。 D、同为解经之作,《左传》详以记事,少有议论;《公羊传》和《谷梁传》多用议论借事明理,二者对祭仲是非褒贬并不一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

②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

(5)、《公羊传》称许祭仲废忽立突的做法为“知权”,请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仁朗,大名元城人。性沉厚,有谋略。父武,仕晋昭义军节度使,以父任西头供奉官。太祖即位 , 从讨李重进,攻城有功,还,与右神武统军陈承昭浚五丈河,以通漕运。乾德中,讨蜀,命仁朗为凤州路壕砦都监。伐木除道,大军以济,录功迁染院副使,俄迁内染院使。数日,改左藏库使。为中官所谗,太祖怒,立召诘之,至殿门,命去冠带。仁朗神色不挠,从容曰:“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太祖怒释,止停其职。开宝六年,起为榷易使。七年,以西北边内侵,选知庆州。仁郎至,率麾下往击之,短兵将接,前锋稍却,仁朗斩指挥使二人,军中震恐,争乞效命,遂大破之。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命仁朗行太原城四面壕砦,阅视攻城梯冲、器械。太原平,留仁朗为兵马钤辖。从幸大名,又命为沧州钤辖,俄迁东上阁门使、知秦州。李继迁为乱,命仁朗率兵巡银、夏,岁余召还。未几,继迁攻麟州,诱杀曹光实,遂围三族砦。命仁朗与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边兵数千击之。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后数月,上知其无罪,召拜右神武军大将军。部修河北东诸州城池,数月而就。留知雄州,加领澄州刺史。时河北用兵,大藩多用节将,朝议以通判权位不伦,选诸司使有吏干者佐之,以仁朗知定州节度副使事。俄召赴阙,未闻命而卒,年六十。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薰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