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乡村形态的典型代表,①____,既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②____,现阶段民族村寨文化建设重在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对其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尚未实现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传承的预期目标,且很少关注民族村寨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空间互动,更为严重的是在民族村寨文化建设中出现文化衰败化、碎片化与空壳化等问题,这与当下文化发展背道而驰。

③____,我们有必要明确:民族村寨文化振兴是一个集多维度、多要素、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民族村寨文化历史延续、文化互动发展与文化功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分别用一个以“是”作谓语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个字。
举一反三
语言文字运用Ⅱ

田本相先生提出:“曹禺诗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如《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不仅标志着中国话剧成熟,而且也是诗化现实主义传统形成的标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中国话剧由他者变为本家的标志。作为综合的舞台艺术,中国话剧____,不仅是戏剧文学实现蜕变的过程,而且是从戏剧文学到舞台艺术各主要艺术门类整体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以张骏祥、陈鲤庭等为代表的一代话剧导演,不仅以各自艰苦卓绝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对话剧舞台整体艺术的共识,而且在戏剧美学观念上有了整体的提升,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导演思想和导演风格。其中,黄佐临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中西融合的导演风范,张骏祥、陈鲤庭、贺孟斧等在《北京人》《屈原》《风雪夜归人》中对中国式诗化戏剧的各具个性的表现等,都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审美足迹。与导演们的奋进同步,这一时段的中国话剧代表性表演艺术家们也在舞台上出了一片艺术新天地。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了屈原、林冲、婵娟等人物形象。大量事实表明,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起步于田汉等人的浪漫主义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已经____。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话剧的诗化传统向世人昭告:此时此刻,话剧不再是中国文化的他者,而是____。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人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事实,或者虽然有所察觉却未能予以重视并对它做进一步的思考。这使话剧无形中就被视为一种保留着顽固的异质性的艺术样式,一种几乎不可能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戏剧的艺术样式。在某种程度上,这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古人所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保守的心态和文化意识、观念的反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香甜软糯的无花果正大量上市。我们熟悉的无花果,按照植物学分类,应为桑科榕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从植物学角度看,榕属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隐头花序,就是看不见它们开花的景象。实际上,①它们也有自己的花,②虽然开花方式独特,③在瓮状花托内部开花,④不易被察觉,⑤不少人以至认为它们没有开花就结出了果实,“无花而实”,通称无花果。

无花果不仅有花, (甲) 。无花果的花藏于被称为隐头花序的特殊构造内,花序高度特化,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掰开无花果,会看到密密麻麻、小而繁多的丝状物,这些其实就是无花果的花。这些花很小,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细节。细算下来,一个无花果里其实往往有1000朵以上的花。无花果起初就长在叶腋间,也就是每一片叶子的“胳肢窝”里。最开始是凸起一粒米大小的“小火柴头”,长到直径2厘米左右时,它的内部就悄悄地开花了。

那么,瓮状花托里被封闭起来的花 (乙) ?所有无花果的外端都有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被称为果孔,是授粉的专用通道。果孔就像一个锁眼,从无花果雄果果孔飞出的专性榕小蜂,可以再从雌果的果孔钻进去,为无花果授粉。而且,目前栽培最广泛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早已进化出了单性结实的能力,不需授粉即可结出果实。

无花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很早就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多地均有栽培,以新疆南部、胶东半岛和四川威远居多。无花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非常坚韧,在庭院种植不太需要修剪,管护成本较低,便于采摘。在不少地方,无花果种植已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