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现有托盘天平(带砝码)一架,刻度尺、三角板各一把,小平底玻璃管1支,足量的沙子,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小勺一把.小新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液体的压强和深度有关”.小新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出玻璃管底面直径D,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玻璃管内装入适量的沙子,使玻璃管能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h1(如图甲),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从水中取出试管,擦干后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玻璃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1 ,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再向玻璃管内添加沙子,使玻璃管仍能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h2(如图乙);用天平称出玻璃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2 ,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根据公式p= =    ▲     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压强p1和p2 ,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将实验过程中的步骤⑤补充完整.
(3)、请根据你改进后的实验过程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举一反三
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和C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C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表一 柱体A  H=0.4米 S=0.01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

0

6000

2

0.1

6200

3

0.2

6400

4

0.3

6600

5

0.4

6800

6

0.5

6800

表二  柱体B   H=0.3米 S=0.05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7

0

6000

8

0.12

6400

9

0.15

6500

10

0.18

6600

11

0.24

6800

12

0.3

7000

表三   柱体C   H=0.2米 S=0.06米2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3

0

6000

14

0.05

6200

15

0.1

6400

16

0.15

6600

17

0.2

6800

18

0.3

680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1{#/blank#}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blank#}2{#/blank#}.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3{#/blank#}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lank#}4{#/blank#}.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5{#/blank#}的数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lank#}6{#/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