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近代中国出版业引领着时代思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首先是从翻译出版开始的。出版主体从开始时仅有官办出版机构、教会出版机构到遍布各地的民营出版机构的出现。出版内容由最初注重自然科学到后来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兼顾,这些均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知识传播与思想界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摘编自黄宝忠《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成长的社会生态分析》

材料二

图片及说明

图①:《西国近事汇编》,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编,1873至1899年西方各国大事要闻录

图②:《时务报》,1896年梁启超在上发表《变法通议》

图③:1912年,商务印书馆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介绍共和制度和思想

图④:《新青年》,1919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图⑤:《解放日报》,1945年8月9日,刊登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图⑥:《新华日报》,1945年8月28日下午7时出版《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2)、选择材料二中至少两幅相关联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分析它们的联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

图片:图⑤和图⑥。

说明:图⑤说明了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图⑥是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而国民党为给发动内战争取时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等人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举一反三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曲折发展。

材料一: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两项重大的成就……军校的创办,是此次国共合作的一项成就,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蒋介石在该校第三期同学录上写道:“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其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哪所学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次国共合作的第二项成就是什么?

材料二:共产党是非打不走的,非我们去消灭他,他就要来消灭我们。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建都南京阅兵典礼训话》

(2)对比材料一、二,蒋介石对国共合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三: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在这次合作中,国民党拥有200万军队,背靠中国大后方,处于抗日战争的正面防御地位,直接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但所掌握的武装力量数量较少……故而不适宜于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打正规战。

(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上的不同及国共两党所领导的两个战场的关系。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与国民党方面达成一致。但随后国民党公然违背协议,发动内战,毛泽东制定出相应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及其中共推翻国民党统治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