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在制定该法律过程中,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到法制建设中,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因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重要载体。

2023年7月上旬,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直通车”作用,以“五村九联”形式,面向全社会征求各界人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立法意见建议,让征询的触角延伸到长三角、扩大到各部门、纵深至各层级,以法治方式护航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立法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如何护航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40年的接续奋斗,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二 脱贫的关键在党。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党员带头,以身示范。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278万名驻村干部、43.5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打通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立足持续,量力而行,求实求效。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从“输血”到“造血”,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造中国式扶贫奇迹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国民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3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奔赴全国八个省市进行地方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丰富了实践案例;7月下旬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货运司机、餐馆店主、农民工人等各行业代表走进会场,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所思所盼。文件起草过程,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网友留言100多万条;文件坚持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汇聚成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成为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修改。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获高票通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编制“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以及规划和远景目标的编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

随着2024年两会的胜利闭幕,最新的两会热词也跃然于大众面前。

材料一:热词新质生产力

为打造科创新高地,浙江“向新而行”。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二次修订;省政府立刻加强对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完善政企研多方协同的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24年省两会期间,浙江各地政协委员就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材料二:热词新三样

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我国出口产品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到“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的变化,映射出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产业转移“承接者”到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蜕变。“老三样”,主要依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成本优势,走的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路线;“新三样”供给的是创新的产品、先进的理念。二者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虽不相同,但同样值得看重。新三样”领跑全球的同时,“老三样”也在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