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1)请你归纳材料一的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并概括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薪火相传】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2)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一场民族精神的专题讲座,请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任选一例配内涵解说词。

材料三   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节选)

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1935车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年10月,领导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9年4月,毛泽东做《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以“寻路探路”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概况的相关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等。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请你制作表格,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填入表格,(要求:在答题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类合理,至少设计3个类比项目,内容完整准确,行数和列数自定。制表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可不用直尺)

材料二   1939年和1940年日军在华兵力

——数据来源:《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近代史上中日两次战争一败一胜两种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近代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抗争。

材料一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条约是否平等取决于两个因素:条约的缔结形式和程序是否平等;条约的内容是否对等,是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近代不平等条约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下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部分)统计表

类别

政治

司法

租界

军事

边界

铁路

工程

矿业

电信

商贸

传教

数量

57

14

59

18

19

24

6

11

9

100

8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材料二   下图内容是1919年6月法国路透社电文,“(巴黎)和会决议以山东德(国)人权利让给日本,已引起全国抗议之情形。中政府为舆情一致反对之故,被迫拒绝受纳和约中之山东条款。”6月24日,美国驻华公使说:“过去三个星期以来的运动,已经在中国产生了一种有组织的公众舆论,能对中国政府施加具体的压力,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

——摘编自熊志勇等《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全国抗议之情形”所指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材料三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其中对外政策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943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国民政府与美、英签订新条约,取消了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特别法庭、军舰行驶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特权等。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是全体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结果。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3)依据材料三,比较近代两个时期中国政府在处理不平等条约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