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衡阳某校2025届高三暑假作业调控 8月第3周 地理试题
①电力技术水平不足,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②新能源技术发展慢,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③火力发电需求减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④生产环保意识增强,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山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区域自然环境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具有“水塔”功能,为山区及其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冰川和积雪对山区流域的水文过程具有缓冲作用,以调节因降水季节不均而引发的河川径流不稳定性。自20世纪中期来,以气温显著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速了山区冰雪消融,使得山区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区域。
图1理论框架是基于“大气圈一冰冻圈一水圈”之间相互关系,探究山区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
冰川面积不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天山山区98%的冰川面积小于10km²。图2为1961-2012年天山山区冰川变化特征。
N2O(氧化亚氮)导致的增温潜势约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土壤温度和湿度通过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导致森林N2O的排放。近年来,在自然因素和毁林、农田氮肥的使用等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N2O排放量不断升高。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属寒温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区域内分布有多年冻土,土壤微生物对长期较冷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当土壤湿度在20%~30%时,土壤处于好气状态(透气性好),据调查显示,该地土壤N2O排放量在夜间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下图示意8月15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10cm土壤湿度和N2O排放量的日动态变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