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
举一反三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也证明了要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二 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编自(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新时代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0年。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过去我们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注重的是“摸经验和规律”;新时代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侧重于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编自贺新元《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丝绸,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西域的物产和音乐,也改变着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音乐风格。中国的儒学,影响了日本、朝鲜的学术发展;而南亚的佛教,也影响了中华文化。汉唐时期对域外文化的吸收消化,促进了盛世的出现;唐宋时期中华文化的远播,又影响着东南亚诸国的发展进程。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表现出积极的历史作用。反过来,历史上有许多一度相当发达的文明,由于与其他地区的隔绝,最终衰落甚至灭亡。

——摘编自吴平《中国概况》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通过自身努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把握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脉搏,找准地区国家的利益契合点,适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要倡议。

——摘编自杜月明《中国道路开启全球治理新模式》

材料三   面对今日世界共同的难题,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实现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建立健康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民为本,仁者爱人”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确保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和平稳定又丰富多彩的根本保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