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逆城市化逐步出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
——摘编自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逆城市化”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出现了此类现象。第一阶段“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于1961—1977年。自1961年起,国家开始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城市人口吸纳能力降低,人口出现回流趋势。第二阶段“逆城市化”发生在1989—1991年。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包括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强调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市就业岗位缩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下降,农民工被迫回流农村。第三阶段出现了以“非转农”“逸离北上广”“离城返乡”“移居村镇”“回乡投资创业”为代表的多种“逆域市化”现象。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热点也相应转移到了其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城镇的持续提振,以及振兴乡村,促进村镇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
——摘编自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 全世界 | 发达国家和地区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 ||||
总人口(百万)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百万) | 城市化水平(%) | |
1800年 | 978 | 50 | 5.1 | 20 | 7.3 | 30 | 4.3 |
1825年 | 1100 | 60 | 5.1 | 25 | 8.2 | 35 | 4.3 |
1850年 | 1262 | 80 | 6.3 | 40 | 11.4 | 40 | 4.4 |
1875年 | 1420 | 125 | 8.8 | 75 | 17.2 | 50 | 5 |
1900年 | 1650 | 220 | 13.3 | 150 | 26.1 | 70 | 6.5 |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无误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 | 城市数量 | 占总人口的比列 |
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 3个 | 约7.7% |
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 | 9个 | 约6.7% |
10万一50万人的中等城市 | 71个 | 约18.5% |
2000人—10万人的小城市 | 1982个 | 约58.3% |
第二章 工业革命的发 韧 |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英国工业化的过程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
第三章 ____ | 一、法国的工业化 二、美国的工业化 三、德国的工业化 |
第六章工业化与社会 | 一、工业化的经济后果 ①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②农业革命与农业现代化 ③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①乡村的改变 ②生活节奏加快与时间观念增强 ③教育发展与文化素质提升 ④____ ⑤____ |
——摘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