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 人戚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 , 由迩达远赴古人之奥区 ,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戚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

(节选自《板桥诵书》)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由卑及高:从低到高。⑤由迩达远:从近到远。⑥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⑦畅:酣畅。⑨蓟匕箸:调勺和筷子。⑨弗记者:不被记住的地方。

(1)、联想学习过的课文中的词语,解释选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联想示例

文中词语

解释

修身

赴古人之奥区

②人咸板桥读书善记

见往事

③乃善诵

吾射不亦精

④书有弗记者

(2)、请为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人 咸 谓 板 桥 读 书 善 记 不 知 非 善 记 乃 善 诵 耳

(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甲文中的吕蒙、乙文中的郑板桥等人能够学有所成,这与他们“嗜学”“笃学”分不开。此外,遍览群书、①、②等良好的学习方法,也大大助益了他们的成材。(用自己的话概括)
(5)、读完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母 爱 的 硬 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本文略有改动)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乌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足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掏 ,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呜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毂 ,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清·戴名世《鸟说》,有删改)

【注释】①弇弇(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鷇(kòu):初生的小鸟。④奚:为什么。⑤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那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