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门于河 

二石兽于水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非木柿        莫衷一 B、岂能暴涨携之去        不所动 C、一老河兵闻        当求于上流 D、山门圮河        供过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原地沙中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到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晚籁:指秋声。②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王禹偁(chēng),北宋初文学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又刚直敢言,屡受贬谪。下列诗文分别写于他被贬商州、黄州期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驱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

【注】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文章指望见。③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④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⑤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奥,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常熟人黄钺,字叔扬,少颖学,而家无书,游书肆中,借观之,竟日不归,国初法峻,士不乐仕,文人逸遁 , 诏下,多方求贤,甚急,钺父见钺好学甚恐不免数惩之弗为变 , 乃今督耕陂田舍间,钺托市盐酪,一二日入城借书,沿道披阅,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者杨漾避雨,泊舟钺舍旁,见钺倚檐读书,就视之曰:“竖子学如此哉,日读几何?”对曰:“我苦无书读耳,过目不忘也。”藻曰:“我有书藏洋海,店架插不下万卷,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从漾入舟,至其舍。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三年尽其书。县闻之,辟贤良。

【注释】①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②书肆:书店。③竟日:终日, 从早到晚。④逸遁:避世隐居。⑤陂:山坡。⑥隐者:隐士,⑦檐:这里指柱 子。⑧竖子:小孩。⑨辟:征召,授予官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