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7月期末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 ,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释】①临:到,临近,靠近。②偕:陪同。③少时:一会儿。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人不而不愠 C、菊 权吕蒙曰 D、天然雕饰 睨之久而不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甲、乙两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甲文的主旨。 D、甲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一日,借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甲文中,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赏荷观莲,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之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种说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⑪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⑫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⑬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⑭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⑮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
        ⑯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