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哪条路上山

程泽

①这天,我们一早启程。山在县郊,途经大片大片的稻田。【A】展光薄雾之下,微风刮着稻香,车子一直往秋天里开去,叫人心旷神怡。

②山脚,游人三两,不似名山胜水那样熙攘,倒是正合人心。

③初来乍到,只得问山下人家:哪条路上山?

④他们顺手一指:这边上山更好,还能看到老虎洞呢。

⑤几个人循路拾阶而上。山中秋色已深,红叶如火,黄叶似霞,热闹绚烂。翻过青石板铺成的山路,就是一段随高就低的弯路。曲曲折折走完,又是一截山中石块垒成的山道。树高林密,温度虽高,阳光落下来,却不灼人。穿过密林,眼前已是陡崖峭峰,山路石阶弯来拐去,走完一程,才能望见下一程。有时,石阶顶处豁然开朗,正好望见那些远处山谷人家;有时,石阶弯处是一棵古松,其貌不扬,但必是山中老者,有名有传写在旁边。接下来,越往上越陡,越往前越直……

⑥擦肩而过的下山人,口中低喃:这边太陡了,还是那边上山好!

⑦三步两歇,忽见路牌:喘不过气了吧,从这里再往上爬100阶就登顶了,加油哦。于是,士气大振,咬着牙,100阶一气呵成。

⑧【B】人在山顶,举目望远,山风拂面,山屏四开,一座矮峰也有这番气势。自古便要登高远望,也就可想而知。

⑨想起刚才人的话:那边上山更好。

⑩稍作停歇,从另一条路下山。一路青石板台阶顺坡而下,没有回环转变,也没有蜿蜒曲折,平平淡淡直达山脚。他们所说的“好”,大概就是这样的平平淡淡,一顺到底了。

⑪两条上山的路,皆非野路,是有人开荒铺路。两条路上花的心思显然也不一样。一条辗转崎岖却风光莫测,一条舒适顺当却山色平淡,这才明白山脚那户人家指路的用意:征服一座山的趣味,全藏在山路里。上山仔细,下山潦草,他们不愿我们错过,那些开山人为我们准备好的趣味。

⑫没有哪一条山路,是随意修设的,路上,有山的慷慨,也有开山人花下的无限心思。

(1)、游·移步换景

通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2)、品·字中真味

请结合语境,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A】晨光薄雾之下,微风刮着稻香,车子一直往秋天里开去,叫人心旷神怡。

【B】人在山顶,举目望远,山风拂面,山屏四开,一座矮峰也有这番气势。

(3)、悟·上山之行

《哪条路上山》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提炼你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简要阐述。

关键词参考:选择    追求    探索    ……

(4)、思·如“山”之人

每一座高山都有它独特的气质与样貌,它们或激励我们追求高尚的品德,或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生活中、文学作品里都存在如“山”一样的人。请从以下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 , 结合名著相关内容阐释他如“山”的理由。

A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B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托尔斯泰(《名人传》)

举一反三
阅读《江南春雨》,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春雨(谷爱城)
      江南的春天,草色总是青青,暮色总是迟迟。透明的江南春雨,总像典雅的江南女子,这般轻扬而至。披一袭淡淡的春衫,撑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独自流连在杏花春雨中的柳巷深处。身边是笼罩在氤氲雾霭中的古色民居,就像一幅中国画轴,超凡脱俗而又典雅妩媚,漫卷都被浅翠娇青染透,浓浓地浸透着远古漫来的一抹轻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雨又醉画中人。何处飘逸而至的云彩,卷来这轻扬的雨丝,染湿了手中的油纸伞?雨中的江南女子,一个个步态轻盈,手中的花纸伞,飘逸在村巷,盛开在街阊阡陌、芳香的原野。一股清新的春雨气息,沁入肺腑,让雨中的江南女子浑身透出轻盈快意。春雨似好奇的孩童,总想窥见河畔那一栋栋粉墙乌瓦的临街小楼的秘密。伴随这迷人的春雨,沿着李杜苏黄意蕴的通衢,在芬芳万载的满袖书香中,跟随古往今来听雨者的脚步,去寻觅浅唱低吟背后的悠悠古韵,有谁会不认为这雨中的江南女子,一个个都是画中的主角和精灵?
      江南的春天,如此斑斓;江南的春雨,是如此缠绵。那丝丝缕缕的雨滴,那袅袅婷婷的雨丝,那如诗如画的雨中画图,干百年来,将江南的春晓、黄昏和黎明,装点在一咏三叹的歌谣和诗句里,在一座座村落、一条条雨巷中吟唱了千年。就像攀附在古树上的青藤,萦绕着细雨迷蒙的江南春色。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春雨如丝,帘如轻纱,润物无声,点点滴滴,都上心头。多情的江南春雨哟,淅淅沥沥,拂去世间多少浮躁红尘,涤净心头几多阴霾积郁,那雨中的江南村落、古城巷陌,有多少紫丁香在雨中结着愁绪,有多少幽深的雨巷飘逸过戴望舒的诗句。
      呵,江南春雨,染绿无边春色。今夜窗前,又飘落起连绵春雨,明朝卖杏花的江南女子的花担上,定要买一枝江南早春放在斗室、烂漫在窗前。

阅读《此人不用抒情》,完成后面问题。
                                                                               此人不用抒情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就把对方的牌拿着,假的——牛皮吹破了,对方拿回自己的牌,谁先两手空空,就赢了。我常常输,倒不是因为父亲多会吹牛,而是我太多疑心,总要揭他的底牌,差不多都是真的,结果他赢了。如果他这时说,别揭父亲的底牌,因为父亲对孩子不能作假的,也许我会记住,某一天写篇文章。事实上,他没有什么也没说,我们只是玩这个游戏。
      我唠唠叨叨地写过许多母亲的文章,但很少写父亲,分明有那么多故事,但喜欢收着藏着,一如父亲本身的内敛。
      小时候我调皮捣蛋,没少让父亲修理。他基本上不用树条,亲自动手。常常是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抽我屁股。抽得我肚子一挺一挺的,扯起嗓子嚎,父亲就歇下来。事隔多年,我已经忘记痛了,但是屁股忽然而来的热乎劲一直记得。
      他教过一阵子小学,因为成分不好不让教了。本来就是农民,这个落差立刻被填平了,太多事情要做,去修襄渝铁路。他会打铁,会码石墙,这两样都算是技术活儿。“我是铁匠!”他多少有些自豪,他还是石匠,据说当地有上好的青石,是做辣子窝好料。逢上雨天,他叮叮当当地钻,时不时飞些火花。他还是木匠,还是篾匠,我喜欢他的刨子贴在木板上推过去,总有薄薄的刨花吐出来,很好看。他编竹器,我最欢那些篾白在怀里跳跃,有经有纬,他编织自如。父亲热爱手艺,有一年他从大柿树掉下来,落在松软的柴禾上,捡回一条命,可肩膀脱臼了,用布带子挂着。他闲不住,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学油漆,他想当漆匠!
      他不光是个手艺人,他喜欢文艺,当年偷偷摸摸地抄过《第二次握手》。这个手抄本我小时看过,并不觉得动人。他叹息说,小娃子只晓得认字,知道个啥?他看了琼瑶的《一颗红豆》说,写得好。快七十岁时看汪曾祺的小说集,看得哈哈大笑说,这个老汉好玩得很。他喜欢那篇《受戒》,觉得和尚在庙里杀猪像是看戏。  
      他六十岁生日,我打电话祝愿他,万寿无疆,一元复始。他说,前面一句就算了,后面一句如同数数字,多数几年也好。
他善酿酒,醇香绵长,我喜欢喝。每年回家坐定,要尝新酒,自然是不错的。他接过酒杯,也尝。母亲说,你喝了好多,还尝啥呢?他说,甲申(我的名字)说的这个味儿,我以前咋没尝出咧?
      院边上有一株牡丹,植株高大。有一年他在下面做了一个鸡笼。我说,袁枚说牡丹下面做鸡架是十大俗事之一。他笑说,牡丹晴天遮阴,雨天挡雨,鸡喜欢就好。
      有一年他病了,卫生所的医生每天来给打针。有天医生忙没来,他让我做这事。可这事我没做过,他说了动作要领,化了药水吸在针管里递给我。他解下裤带露出屁股,我用手按了酒精球,按他说的别扎在骨头上就行了,猛地一针扎下去,扎得他肚子一挺!这个情节与小时候他抽我屁股多么相似,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我一忍再忍,没能忍住,笑啦!
      打此之后,他就不像从前那么高高在上,变得家常起来。我们管他叫老掌柜,我立刻升到大掌柜,弟弟升到小掌柜,家里有什么事,我们坐在一起,那个感觉像开会。
      我跟父亲说,我在网上搜到你的名字。他问,是不是我啊。我说,是啊,因为我写出来的啊。他乐了,说,那不会错的。
      有时候,我想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很多时候,父亲是用来叙事的。这样想时,我觉得这句非常抒情。
                                                                                                                                                                    ——摘自“读书人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拖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桥

茑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迄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弃。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看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溧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卢,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让着大桃树。大祧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卞着。树上的溧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控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刹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 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 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稞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亳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于用手拉着缆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扶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 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夫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溧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衬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莴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服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之声
涂玉国
    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叶落,天下秋。秋天的天空分外明净悠远,一行行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站在这旷远的天空下,变得分外渺小寂寥,那枝头上片片枯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春恋的唰唰”“哗哗的回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寞。
    ②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寒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的沙沙的声音。与春而不同的是,春天的雨温润、灵动,秋天的雨冰凉、绵长,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偶尔,秋雨也有激烈的时候,落在树叶上、落在大地上,发出嗤嗤”“嘶嘶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风,敲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呯呯”“叮叮的敲击声,这些声音尽管充满力度、富有张力,但与夏天的猛烈声相比还是温婉、低沉了很多。听着这声音,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上,随声音的波浪起起伏伏,充满了平平仄仄的韵律与诗意。
    ③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若有若无的足音;橙色的柑橘,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脆甜声;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
    ④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秋日的暖阳下,金风吹动叶发出飒飒的声音,像在演奏丰收之曲。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在阳光下不断炸裂,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芝麻梭子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金黄的稻粒、黄亮亮的玉米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染得分外生动。一只长着大红冠子的大公鸡带着一群母鸡,乘人不注意急急忙忙地溜到稻场里,发出欢欣的咕咕的呼叫声,它们一边低头频频啄食,一边用锋利的爪子刨食钻出豆荚的肉虫。在不远处的棉花田里,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黄豆荚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⑤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