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达标卷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显示的是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并指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有哪些阶级(层)进行了英勇反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谈谈你对“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的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举一反三
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材料一   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的认同,对某个具体朝代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之认同。自称“中国”“中华”,或被后一朝代认同为“中国”“中华”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摘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类别

开始时间

载体

事例

理论宣传

1931年

报刊

《红色中华》《斗争》等

大众宣传

1933年

木刻版画

《义勇军》《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

1935年

宣言书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938年

电影

《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等

1942年

秧歌剧

《军民大生产》等

教育宣传

1938年

冬学运动

冬季农闲时,将分散的农民召集起来开展统一的识字、读书、学习活动

——整理自李彤《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宣传研究》

材料三   中华大地上众多部落和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渐加深,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五四时期,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初步形成;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普遍增强了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孔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及其思想基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