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人员组成比重表。我们从中可得到的认识是(____)

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

东北抗联

党政人员

其他人员

比重

32%

9%

29%

7%

10%

13%

A、八路军在抗战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表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

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

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

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

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发展】

材料二: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众所周加,“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起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起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

——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

【合作互利共赢】

材料四:无论前途是睛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三,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一

【任务二:长城的力量】

材料二   《长城谣》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后经周小燕的深情演唱,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激起了广大民众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参加抗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长城谣》简谱图片

【任务三:长城的价值】

材料三   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文明发展秩序、文明发展和延续三大基本问题。长城存在的价值,与解决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中国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中国古代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耕民族的生存问题。古代中原地区,农业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长城又规范、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长城地区农牧民族有序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先进的思想因子的结晶,是百余年来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图一 百万雄师过大江

材料二

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部署,决定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山区去寻找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图三   国民革命歌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四

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图四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