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节选自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

【材料三】

四时

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1)、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自然的物候变化。 B、材料一中加点词语“这样”,指代的是“布谷鸟开始唱歌”。 C、材料二引用的诗歌揭示了野草的生长规律: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D、材料三的诗歌分别以水、云、月、岭为对象,展现一年四季的典型特征。
(2)、下列对材料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拟人手法描写一年四季里的物候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B、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界定前文所述物候的呈现区域,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二中加点的“第一”“第二”,表明文中用到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D、材料三的诗歌按时间顺序展开写作内容,顺序十分合理,思路非常明晰。
(3)、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给“物候”做出一个恰当的解释。
举一反三
非文学作品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砰——”

    “快来,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赶紧的。”

    “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快点,帮一下忙!”   

    “单边抬,我们来,123…”

    9月9日上午7时34分许,金华市区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附近发生一起事故,53岁的高大叔骑电动车过街时,和彭女土驾驶的大众轿车碰撞,被卷入车底拖行10余米。

    万分危急时刻,交警、路过的行人,还有一群帅气的兵哥哥跑步过来,大家一起徒手把轿车抬起。

    当时,正在路口执勤的金华交警直属三大队处罚中心民警徐德明和李根鑫最先赶到现场。

    徐德明回忆说,他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立即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呼喊附近同事,“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

    待他赶到现场时,路过的一位市民向他喊道:“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

    “一开始,我没找到当事人(电动车驾驶员),边上的市民说人被压在下面了,所以我们同事5人想着先抬车救人。可惜车很重,试了好几次,抬不起来。”徐德明说,他看到车底下有人被卡住,满是血,便大喊求助。

    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是一处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当时正值高峰时段,过往车辆和人员特别多。

    一位穿蓝色衣服的车主第一个跑了过来,紧接着又有路过的车主停下车往这边跑;正在周边执勤的某集团军战士朱滨意听到了,他立刻报告给值班室,十几个帅气的兵哥哥就像一阵风一样列队跑了过来。现场9位执勤交警、6位市民、13位兵哥哥,大家合力抬车,大约40秒左右,小轿车被抬起挪动,大叔被成功救出!

    “车被抬起来后,我看到他(电动车驾驶员)的头上、胳膊上、身上好几处都在流血,还好救护车叫得也比较及时。”事故中队民警舒晓伟说。

    之后,战士们默默列队回到了营区。

    昨天下午,我从金华广福医院了解到:高大叔头皮破裂,手臂、肩膀及身上多处区域大面积挫伤,疑似骨裂,没有生命危险,人还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当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八方救援,因为有这一群热心人,高大叔才能这么快被救出。给这群可爱的人点赞。

(选自《都市快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世界先进标准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为什么取名C919?它的全称是“COMAC919”(飞机主制造商中国同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C”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首字母;第一个“9”,寓意经久不衰,持久耐用;“19”则代表最大载客量为190座,合起来就代表着中国一款持久耐用的190座民用客机。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首飞成功,历经47个春秋,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终于成真。

飞机设计有多难?研制飞机,就犹如谱写一首自己的歌。C919并非循着前人的曲子填词,而是重新根据需求创作新曲。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后,从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机体制造,C919走过了7个年头。2000多份机翼图纸,机头、机身、机翼、翼吊发动机等一体化设计,近200项专利申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C919,全部设计均由中国人自己的团队自主完成。

研制大飞机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也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标志。C919大飞机的研制意义,不仅仅是飞机本身,它还可以带动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系统、信息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现在,C919大飞机的研制不但使我国大型客机技术创新化系逐步形成、还吸引和带动了多所高等院校和多家企业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研制。研制工程涉及5个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带动了我国技术、材料的群体性突破。

C919有何骄人之处?与同类型飞机相比,它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方面优势突出。它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设计,确保了安全性;与同类型150座级飞机相比,经济性能更好;因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产生的尾气和噪声,比现有飞机要低50%以上;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气动阻力比同类型飞机小。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3日,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社上海5月14日电  5月14日6时52分,编号为B-00IJ的C919大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在3小时2分钟的飞行中,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协调配合,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飞机状态及性能良好。目前,C919大飞机试飞取证和交付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自2019年起,6架C919在上海等地进行飞行试验。2020年11月,C919获型号检查核准书,全面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2021年3月1日,东航与中国商飞在上海签署C919采购合同,首批引进5架。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三】

C919大飞机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要事件

2008年底

完成项目可研论证

2015年11月2日

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

首飞成功累计拥有国内外27家客户785架订单

2020年10月31至11月1日

进行全球首次飞行表演累计拥有国内外28家客户815架订单

致敬国之栋梁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卓宝熙

他被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也是我国地质工程遥感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曾负责主持了成昆、青藏、朔黄等30多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他曾经说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他就是卓宝熙。

“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到处可以跑”

1954年,卓宝熙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勘探队。他本来可以选择留在机关做研究,但他更喜欢在野外搞工程地质。

卓宝熙:我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勘测队可以到处跑,我也比较喜欢野外这种生活。过去没有人专门搞工程地质,我们就向老同志学习。

1954年10月,卓宝熙与同事们一起奔赴东北小兴安岭,在那里有一条名叫“汤林线”的铁路需要加固与延长,卓宝熙他们就负责这条线路的定测工作。

卓宝熙出生于福建,东北的严寒成了他面临的最大挑战。被分在水文组后,卓宝熙每天都要戴着皮帽、穿着厚皮衣,沿着分水线测量。

尽管勘测环境十分恶劣,卓宝熙却从未后悔选择勘探。当卓宝熙把数据交给铁路建设部门后,直到1966年,这条铁路才全线完工。如今,这条铁路依然在为地方运输提供着服务。

勇闯修路禁区“每走一步路都很艰难”

1956年2月,国家批准了铁道部“派苏联专家携带设备援华的申请”,卓宝熙被重新分配到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目测组,跟随苏联航空地质专家高鲁宾柯学习航空地质。

从勘测到航空地质,面对专业知识的跨越,卓宝熙只能加速学习。1957年初,卓宝熙和高鲁宾柯等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对成昆铁路进行现场调查,研究金沙江方案是否可行。

在修成昆线之前,很多人称这里为修路禁区。从三堆子到拉鲊是成昆铁路工程地质最复杂的地段之一,这一段紧沿金沙江,两岸山高谷深,而且岩石属于变质岩,风化严重。其间有一段路尤为险峻,山坡很不稳定且极陡,在上面走一步都很艰难。因此,这里也被人称为“一步苦”。

经过艰苦的调查,卓宝熙他们认为金沙江地质虽然复杂,但方案还是可行的。它的优点是线路工程量小,造价低。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如今,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不仅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修建青藏铁路遇棘手难题,他提出的方案起到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国家提出要建设一条进藏铁路。为此,卓宝熙曾五次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全线进行航空摄影,开展航测制图和遥感地质调查。1975年5月,包括卓宝熙在内的上千人踏上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海拔高达四千三百米。卓宝熙光是陷车就遇上5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他们的车陷在离队部二十多公里远的沼泽。22个人在大雪和沼泽中走了整整一夜,等快走到队部时,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否还活着。

卓宝熙:走了一晚上,还下着大雪,浑身都湿透了。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场就晕倒了。后来经过人工抢救,总算救回来了。

卓宝熙和他的团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攻克了四个月,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一年后,卓宝熙二次进藏。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要解决青藏高原冻土的问题,而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西藏是中国最大的冻土分布区之一。冻土,指的是土体温度低于0摄氏度且含有冰的特殊岩土体。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火车经过时路基就会塌陷造成翻车。

经过近半年的实地勘测,卓宝熙等人提出冻土分区方案,将冻土区分为三个大区和十个小区,让铁路修建避开冻土严重区域。冻土分区的方案在之后青藏铁路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因为年事已高,没能亲自坐火车去一趟拉萨是卓老最大的遗憾,但是能让中国铁路穿梭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卓宝熙开始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时候,全国很少人做这份工作。而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实现了质的跨越,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了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

随着遥感地质队伍不断扩大,卓宝熙也不遗余力地培养着新的工程师。如果说这个事业是一棵大树,卓宝熙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如今这棵大树已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选自央视新闻2023年10月6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读诗就是读人,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说:“有第一等胸襟抱负,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诗。”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真实的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何能成为读者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③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其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有深远·教育作用。如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惠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选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①近日,一组可视化数据作品《宋词缝继,何处画人间》和《唐女诗人群像》在朋友圈刷屏。该作品由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合作,历时半年完成。团队分析了5.5万首唐诗、2.1万首宋词,用大数据技术解读古典唐诗宋词,意外发现不少隐藏的信息。

    ②从大数据解读的信息来看,诸如苏东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杭州:“东风”在宋词中共出现1264次;诗人作品中提到“酒”一半是在追思,三成是开心等,还有高频词牌的排行榜、唐代女诗人的社交图等。这些都是前所未见的信息,此前依靠个人解读分析很难做到,也只有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才能将这些隐藏在数万首诗词里面的信息,逐一挖掘分析出来,用大众容易理解的图文方式,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视角。

    ③之前最常见的解读方式,就是一些诗词赏析文章,主要是站在个人的理解,受制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爱好等差异,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相对个性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使用大数据技术,则就去除了人为因素,遵循科学分析理论,挖掘诗词语句背后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更客观地反映真相。同时,通过这些新颖的解读方法,晦涩的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摆脱说教或者沉闷的刻板印象,从而起到点亮文化魅力、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

【材料三】

抖音古诗词数据报告

康震: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的不断的丰富,阅历的不断的增长,人们越来越发现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对于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开始成为人们奋斗的主要的目标。而这个时候古典的诗词以它非常短小的形态,以它非常精准的表达和富有感情的一种内涵,包括它的思想性,回应了人们的对精神追求的这样一种形态。

(选自《北京日报》:《都说“唐诗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最大公约数?”康震如何作答》)

阅读

神舟从容再问天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喻思南

    北京时间10月30日4时27分,一道耀眼光柱点亮漆黑夜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奔赴中国空间站。10月30日12时51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

    本次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亮点?背后有哪些科研攻关故事?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通过轨道舱产品和布局优化,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装载空间增加了20%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专门用于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两级半运载火箭,由箭体结构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利用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等10个系统组成。其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为载人火箭独有。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可对火箭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火箭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故障,可通过逃逸系统执行逃逸救生功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专家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九运载火箭,从消除薄弱环节、改进工艺技术、提高操作质量和测试质量等方面开展了23项技术改进,其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904。专家表示,火箭可靠性、安全性的提升反映在小数点末尾数字的微小变化上,在这看似微小的变化里,实则隐藏着火箭研制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

    据了解,神舟飞船研制团队通过轨道舱产品和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上行载荷运输能力,装载空间增加了20%,为携带更多有时效性要求和临时需求的物资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空间站长期运营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在轨支持。

研制出舱门快速检漏仪、照明设备、操纵棒等产品,做好各方面保障

神舟飞船处处凝结着航天科研人员的匠心巧思。

舱门快速检漏仪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航天员要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会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维持航天员在舱内生存的气体绝对不能泄漏,舱门密封良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

    专家介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具体来说,舱门快速检漏仪通过内部的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

    舱内外照明设备点亮“神舟之路”——

    科研人员研制的载人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舱内工作、生活照明,也为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摄像辅助照明。

    专家介绍,这种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透光照明),都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这种光源耐冲击、抗振动、功耗低、稳定性高,但受限于发光材料的性能,固态照明光源对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都比较敏感。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大量的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了温度问题,还突破了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

    操纵棒成为航天员手臂的“延长器”——

    专家介绍,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贴合航天员掌心,可满足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同时,操纵棒杆体设计为可无极伸缩式,航天员能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操纵棒的长度。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背后,凝结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奋斗、无私付出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探索苍穹,凝结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奋斗、无私付出。

    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中地面电缆网、手动控制台、继电器控制组合等多项产品的生产。一台应用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手动控制台,仅导线就有3000多根。这些导线又细又长,直径只有0.15毫米,很容易绞成一团。在1立方米的控制箱内一一对应连接好这3000多根线,做好所有导线的双绞和屏蔽,确保根根对应、路路畅通,不仅磨炼着耐心,更考验着责任心。

    从总装恢复到最终点火发射,科研人员重点关注产品最终状态的符合性和稳定性,逐项把关、不漏疑点,精细操作、精心实施,确保神舟飞船飞得平稳、飞得可靠。

    如何确保锂离子电池性能没有变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的科研人员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电源产品开展过一次精密“体检”。科研人员重点比对了锂离子电池在出厂、进场及发射3个阶段的数据,经过缜密检查和论证,确认电池状态与刚出厂时的性能基本没有差异,可以保证支撑后续飞船任务开展。

 (2024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神舟”小组学习单

新闻小记

笔记A: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可对火箭飞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火箭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故障,可通过逃逸系统执行逃逸救生功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笔记B:本次执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从多方面开展了23项技术改进,数字的微小变化隐藏着火箭研制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

笔记C: 舱门快速检漏仪通过内部的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就能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

笔记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的科研人员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电源产品开展过一次精密“体检”。科研人员经过缜密检查和论证,确认电池状态与刚出厂时的性能没有差异,可以保证支撑后续飞船任务开展。

学习小组的成员在整理学习笔记时,梳理了以下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审核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并进行修改。

我认为笔记(   )不正确,其不妥之处应改为:(   )

新闻特点

请帮助学习小组补充思维导图,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新闻价值

神舟从容再问天,你知道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背后的原因吗?

请你与学习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并完成阅读记录。

非文学作品阅读

黑匣子,空难解密的钥匙
 

一、解开空难原因,黑匣子至关重要
    民航客机一般装有两个“黑匣子”。这种设备对航空事件的调查、定性至关重要。其他调查还有:飞机维修记录、事发地机场情况、事发地天气状况、飞机是否被劫持、飞行员心理状况等。
二、何为黑匣子?
“黑匣子”由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组成,并不是黑色的,通常被漆成易识别的橙红色,并带有反光标识。
三、黑匣子记录什么?
    飞行数据记录仪:记录60多项数据如飞行速度、高度、飞行方向、发动机转速、燃油流量等。能记录最近25小时数据。驾驶舱话音记录器:记录四声轨语音,如驾驶舱内对话、机组人员对话、机组与塔台对话、环境背景噪声等,能保留最后2小时录音。
六、黑匣子有多重要?
    黑匣子的记录内容只能查阅、不能篡改。形象地归纳,它的最终用途或有三种:
    法官:还原飞行事故现场,判定事故真正原因。
    医生:日常监控飞机健康状态,排查事故真正原因。
    教官:日常监控飞行员状态,有助培训和心理辅导。
七、调查要多久?
    多数“黑匣子”在航空事故发生的一周内可以找回,但也有几年后才找到的案例。如2009年6月1日发生的法航447航班坠毁事故,直至2011年5月1日至3日,两个黑匣子才被打捞出水:经过开启、清洗、烘干、数据提取,5月18日,记忆卡数据全部恢复;2012年7月5日,最终调查报告才由航空公司向公众公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