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现代文阅读

农家小院走出来的航天将军

衡玉坤

①2021年6月17日18点48分,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我国自主研发的“别墅”,开启了三个月的太空之旅,让国人欢呼雀跃的同时,三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的指令长聂海胜,吸引了亿万热血青年的眼球。

②聂海胜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挡镇,是家中第六个孩子。因家里人口多,父母早出晚归的收入不够一家人的日常开支,上小学时,咸菜杂面仍然是这个十口之家最主要的口粮。他经常打着赤脚,穿着姐姐们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上学。

③小学阶段,他贪玩,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亲友建议下,父亲干脆让他退学,帮助家里割草、喂牛、做农活。可聂海胜天生是个倔脾气,不让他上学,他却偏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不停地学习。

④再次进入学校,聂海胜像换了个人似的,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数学,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可幸运并没有因此垂青于他。初二那年,积劳成疾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更加艰苦,因交不起学费,聂海胜断断续续辍学了四次,都被老师登门挽留,并免除了全部学费,才使他能继续在校学习。

⑤聂海胜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家里到学校两公里的道路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有他健步如飞的身影。晚自习放学后,他一个人仍然在教室的煤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苦读。困了,趴在课桌上一觉到天亮是家常便饭。中考时,他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考入重点中学的三个学生之一。

⑥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每当遇到难题,聂海胜便像着了迷似地问老师、查资料,不弄清楚不罢休。高三即将毕业时,听说空军在学校招飞行员,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然而,全校250个学生第一轮就被军医刷下了100多个,许多同学对严格的体检和政审失去了信心选择放弃,但聂海胜却抱定参军报国的决心,练长跑,吊单杠,为体检精心做准备,结果成功进入长春航校。

⑦聂海胜进入航校才知道,校外的层层筛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天之骄子”,真正的大浪淘沙才刚刚开始。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以及外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停飞没商量,让聂海胜如临大敌。刚过了30圈正反转眩晕测试,接踵而来的高空走钢丝他格外谨慎,有一点空闲,他就见缝插针拿起外语课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他从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飞行部队成为歼击机飞行员。

⑧一次,聂海胜驾驶的歼击机突然遇到故障,在飞机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处置险情。多次试图将飞机空滑返回基地失败后,在距离地面不到500米处,他忍痛割爱弃机跳伞昏倒在地。

⑨然而,失败和挫折不但没有动摇他,反而更增强了聂海胜对飞行事业的热爱。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成立,聂海胜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严格的挑选进入航天大队。在承受6-8倍体重的超负荷等情况下,他仍然能对上百个复杂仪表、电门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独立战斗值班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耐力,以及独立思考、综合处置能力都让战友们惊叹。两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聂海胜仍然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

⑩为了实现三问苍穹的目标,积累更多研究太空的第一手资料,聂海胜舍近求远,选择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的高校——上海交大攻读专业博士。在三年的学习实践中,聂海胜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两种状态,不是捧着书本思考学习,就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

⑪2021年4月,天和号核心舱发射成功,刚从交大博士毕业,已经是少将军街的聂海胜和其他15名航天员一样加紧备战,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挑选,直到6月16日新闻发布会宣布,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没有挑战苍穹的勇气,哪有九天揽月的豪迈!出征前,面对记者的提问,聂海胜道出了三问苍穹的奥秘。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1)、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小学阶段的聂海胜贪玩,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在亲友的建议下,父亲要求他辍学,可是倔强的聂海胜凭借自己的努力又再次进入学校去读书学习。 B、聂海胜在航校苦练本领,成绩优异,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从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提前毕业成为歼击机飞行员。 C、聂海胜三次圆满完成进入太空和太空漫步任务后,仍然期待着成为“中国太空别墅”第一批入住者之一,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 D、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期间,聂海胜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不是捧着书本思考学习,就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两种状态。
(2)、文章的结尾说“只要始终拥抱梦想,并脚踏实地、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地迎接各种各样地挑战,就一定会梦想成真”,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心怀梦想,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B、拥抱梦想比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更有意义。 C、只有不停地吃苦,梦想才会成真。 D、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让梦想成真。
(3)、本文记叙了聂海胜从普通的农家孩子到共和国航天将军的奋斗历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⑤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尽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我多年来对昙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选自《世纪经典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窗光影

宫利民

    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

    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那时,年幼的我们远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长辈们娇宠,上下学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脚不知疲劳地丈量着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风雨兼程。

    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每当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只听见自己嚓嚓的脚步声。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的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一般。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然而,像这样富有韵味的夜景极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见路人,甚至排练时存留的热情也化作一缕微风飘散在夜的帘幕里了。

    归心似箭。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转眼,已为人父。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想起了妈妈……

    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苦苦菜

李栓林

①我从记事起,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下、潺潺奔流的汾水东岸,素有“阳曲米粮川”的美称。春日的田野上,阳光普照,明媚清新,禾苗滴翠,小草翠绿,青翠葱茏,美不胜收。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那“卧”在墨绿色叶儿上的颗颗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有的欲将嫩嫩的菜叶儿压弯,有的在金子般的阳光下缓缓融化。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

③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薅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只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由于铲菜的时间长了,铲铲的面上大部分磨得雪白明亮,被太阳一照,还真晃眼,闪着雪亮雪亮的光泽,一股浓郁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有时,我们会遇到苦苦菜十分浓密的地方,许是水土肥美的原因吧,这一片地里苦苦菜密密匝匝,碧绿油嫩,繁茂丰盛,绿浪汹涌,像绿色的大地毯。我们的心情,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福同享”,赶紧叫来同伴们。蹲得累了,干脆双腿跪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伸一伸累得酸困的腰,更加麻利地铲着,菜壮根粗,就顺着根往下挖,有的根就有一尺多长。墨绿色的苦苦菜,一把一把,摆在田间,多么惹人喜爱。

④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为了多装菜,我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滴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再瞧我们的双手,尤其是那只拎菜的小手,染满了密密麻麻、斑斑驳驳的奶点。

⑤当我们一个个肩扛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往村里走时,心里那个高兴的劲儿都没法提了,真和大人们在金秋时节赶着马车、推着平车往家里运丰收后的果实一样高兴。回家后,把沉甸甸的菜篮子“啪”地一扔,院子里顿时鸡飞、狗叫、猫惊。我把菜一把把拽出,须臾,嫩绿的苦苦菜堆成一大堆,我跑出去玩了,妈妈才开始忙碌。这是一桩很细的活计,要一根根把菜根上长着的“胡须”拔掉,直瞅得两眼既困又酸,比起铲菜来要费劲得多,更要有耐心。食用时,把菜团子捞出,放到笼布里,挤尽水抖开,调上花椒油、食盐、碎碎的葱花、薄薄一层蒜泥,就着小米干饭和热乎乎的窝窝头,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妈妈还把已经调好的苦苦菜拌到生玉米面里,捏成窝头后,每个上面再摁上两颗红枣,蒸熟出笼后,窝头上面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吃起来甘甜、清香、微苦的滋味融合在一块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苦苦菜成为困难岁月里我们家里的一道“名吃”。

⑥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生身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

(选自《山西日报》)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拔 草

李 娟

①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都没有。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②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

③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妹妹每天的拔草任务很重,可是每次拔草时都会大声唱歌。唱歌时的妹妹十分快乐,动听的歌声一直飘荡在美丽而宽阔的田野上。

④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⑤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⑥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⑦我们每捡够一大包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⑧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真奇怪,雨从哪里来的呢?摔在地上有五分钱镍币大小,砸在脸上更是梦一样的痛觉。风呼啸着从天边奔来,苞谷地动荡不停。雨点有一阵没一阵地洒着,后来越下越大。天气炎热,风势不减。

⑨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自从打完草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

⑩这里的碎草更多,带刺的灌木丛中,铁丝网上,道路拐弯处,遗落得到处都是。我们不停地左右开弓,不一会儿就码了齐腰高的一垛。

⑪这么多怎么拿得回去呢?我站在旁边想了又想,对我妹说:“分成四次,我们一人抱一堆走,两个来回就拿完了……”

⑫我妹也站在旁边想了想,一弯腰,把那堆草整个儿抱起来就走……

⑬我就只好跟在后面,一路上捡她身后掉下来的碎草。

⑭今天的任务还多着呢,我们还得一人拎一条编织袋,走进林荫道对面的田野里去拔新鲜草。刚才的草料是用来储存到冬天的,而家里的鸡鸭还在等着今天的晚饭。

⑮夜幕降临了,风终于停了,田野里静得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

⑯要归家了,我和妹妹一人扛一只袋子往回走,妹妹又唱起了歌。我和妹妹加快脚步穿过这片美丽平坦的田野,远处的林荫道像是等了一百年一样。里面停着我们的自行车。

⑰回到家,我妈说:“啧!今天捡了这么多!两个人一起干到底不一样啊。”

⑱我老老实实地承认:“哪里哪里,我是去当啦啦队的。”

⑲再说说鸡吃草的情景。这群鸡跟债主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把五只可怜的野鸭子在脚下踩来踩去,根本靠不到食槽旁边。有的鸭子不知怎么的居然也在槽子边挤到一个位置,还没下嘴,突然看到左右前后全是鸡,立刻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跑掉,四处乱跳,寻找同伴。不知鸭子为什么这么怕鸡,它们明明长得比鸡大。

⑳这些鸡可狠了,从小就会啄人,疼得要命。由于嘴尖,一个个特能挑食。鸭子就笨得不可思议了。每次都要等鸡们吃得神清气闲了,才敢蹭到槽子边上,而且还努力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不迭排成一条队逃跑。其实鸭子有时也很令人烦恼。我们在鸡棚里放了一只小铁盆给大家饮水。每次注满水后,鸭子们总要跳进这方狭小的水域游上几圈过干瘾。游就游呗,可它们还要扎猛子。有时候这小小一盆子水里居然能挤进去三四只鸭子,把盆子挤得满满当当。明明一动都不能动了,却仍扭着身子假装游泳。害得鸡们围着盆子干着急,一口水也喝不到。鸭子最有意思了,我妈叫:“鸭!”它们就“啊!”地回答一声。我妈要是叫:“鸭鸭!”它们就:“啊!啊!”我妈:“鸭鸭鸭!”它们:“啊!啊!啊!”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少年画海

孙湜

①在少年的窗边,摆着一个画架,上面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布空白的地方好像停笔很久了,油彩已经干透。

②少年画不下去。海边简陋的房屋,破旧的渔船,白色的船帆,整日只知道与海为伴的父亲,平静安宁得有些单调的海天,那不是少年心中的梦想与画面。于是每次从学校回家,他都浑浑噩噩,没日没夜地睡觉,好像要把在学校缺的觉都给补回来。

③只是今天,他在睡梦中听到了海浪发疯的声音,听到了海风狂啸的声音。他从来没有梦到过这样的大海,所以一下子就惊醒了。他发现,湿咸的海风已经把窗户吹开,米色的老旧窗帘不安地抖动着。

④他慢慢眯着眼睛向窗外望去,惊诧地看到炭黑的乌云笼罩了天地,让人感到无比压抑。他锁了锁眉头,向屋外走去,快步找到母亲,问父亲有没有出海,母亲不安地点了点头。

⑤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等来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狂风和瓢泼大雨。而父亲的渔船却总也望不见。他的手开始轻轻颤抖,慢慢地,焦躁和不安完全占据了他。

⑤母亲已经向海上救援队报警,而他几乎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用手扶着窗台,无助地张望着大海。后来,承受不了煎熬的他冲进房间,疯狂地把自己曾视为珍宝的贝壳一股脑儿扔出窗外,诅咒大海这个喜怒无常的怪物。他在心里祈求,只要父亲能够回来,让自己做什么都可以。

⑦闪电骤然降落,风吹雨水,打在脸上,他再也看不清似有似无的海平面,他用力揉揉眼睛,想阻止懦弱而绝望的眼泪。这才发现自己一直依靠的父亲,在汹涌的大海面前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⑧母亲像往常一样在客厅的椅子上等父亲归来。少年走过去让母亲靠在他那还不够宽厚的肩膀上,“没问题,相信父亲!”他镇定地说,他的手却在剧烈地颤抖

⑨母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安,哭泣起来,一缕缕银丝从她头上滑下来,赫然散落在少年的眼前。少年深吸了一口气,内心却开始变得平静,说:“妈,别怕,还有我,爸一定会没事的!”

⑩也许以后就只有自己来保护母亲了。

⑪等母亲平静下来,少年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画板立在窗前,画中景与窗中景融为一体,多了的,只是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心境。少年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拿起落尘已久的画笔,一笔一笔地勾勒这陌生的大海……

⑫不知过了多久,大海已经平静了许多,一个白色亮点在海上移动,那个白点一点点变大,最后变成少年熟悉的白帆……少年的泪水不知不觉滴落在画板上。他站起身来,深深地凝望着大海,弯下腰,深深地鞠躬。

⑬原来,父亲遭遇了特大风浪,却幸运地被风吹到了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海湾。

⑭那一天,父亲晚回家几个小时,少年画出了人生中最美的大海。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