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白色的固体叫做干冰,这是凝固现象 B、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放出热量,这是升华现象 C、干冰能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这是液化现象 D、干冰还能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气;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为了应对大雪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第一时间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blank#}1{#/blank#}(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blank#}2{#/blank#}(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blank#}3{#/blank#};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blank#}4{#/blank#}(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像是{#blank#}5{#/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