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记叙文阅读。

吴伯箫

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搅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塞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③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同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噢。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④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⑤孟春雨霁,滑㳠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⑥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⑦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⑧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⑨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阳,或拨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⑩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禁,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远,令人深深向往。

⑪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⑬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①三四岁时,骑马唱歌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⑥端阳访友,骑马赏景

⑦放假回家,骑马过瘾

④春节期间,骑马串门

(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选择上述图表中任一事例,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示例: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通过描写人物衣着、途中景物与人物活动,表现了“我”愉悦的心情;“最喜那满天星斗”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抒发对家乡夜景的喜爱之情。

(3)、文中第⑦段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4)、文中的第⑫自然段,“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表现了一种飒然慷慨的雄风,这种意境和结尾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一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柔情是否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记叙文阅读

土地生暖

①"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的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

②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③土地最不愿意自己被荒着,毕竟有绿色一寸寸生长的日子才最实在、最走心。侍弄土地,心里不能燥气。去年我在老家门前侍弄的几行辣椒,水没少浇草没少拔,就是长得不景气,稀稀落落。终了,草比辣椒长得盛。我失去了耐心。

④四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看我点的辣椒出苗不齐,有些地方空出偌大一块,心不落忍,徘徊良久,将土地细细翻整几遍,撒下萝籽,浇水,施肥,除草,静心心伺候,二尺高的辣椒围绕的这几片田地便不再寂寞。

⑤拣着秋伏这个空闲的当儿,两三天的时间,土地上便生出星星点点的绿来四叔点种的萝卜出苗了!两个星期过去,几块空地变成绿色的湖泊。湖泊里众多小拇指似的生命以探出绿色的脑袋,惊喜地窥视这个神奇的世界。

⑥立冬了,树叶跑得快,土地在静等一场雪。其实,在等待的这个节点上土地并不寂寞。旷野里有三五簇绿点染着,庄前屋后有一畦畦的绿固守着,秋把春的念想传递给了冬。

⑦那菜地里绿着的,除了白菜便是萝卜。

⑧霜愈重,绿色愈深,根根茎脉愈发挺拔。每个绿着的滚圆的肚皮都腆着,固守着自己的土坑,等待村民的手把它们捧回庭堂。刚刚出锅的一笼圆润的馒头在等待一碟"三大王"小葱、辣椒、萝卜,三样切成丝油盐酱醋相拌,绿、红、白三色相间的一碟品相上等的菜呈上来,馒头就着菜送进嘴里馒头的筋道、小葱的清香、红椒的辛辣、萝卜的爽脆一股脑涌来。

⑨庄户人懂得贮藏,把萝卜从土里收回又把它重新埋回土坑里,这不是多此一举。庄户人把萝卜深埋在寒气无法侵入的土地深处,把这些生命护得更温暖些。土地亲着萝卜,萝卜也恋着根。

⑩村里的女子是田野最灵巧的绣娘。你瞧,她们将绿色的萝卜叶割下来,一条一条码齐整,再一绺一绺挂上庭院的南墙,南墙上便悬生出一条绿色的瀑布来。初冬的阳光很知分寸,它把叶上的水分沥干,把绿色留住。等到大雪压来时,村民们拿出一两撮干萝卜叶放到热气腾腾的锅里,入锅的萝卜叶马上就恢复活性,一片片的绿滋养着锅,更滋养着胃,绿色馥郁着的烟火,鲜活了农人的日子。

⑪而那些回归土里的萝卜,聚了土地的温润厚实。抠开冻层,拨去浮土,窖在土地深处的萝卜,顶上竟还生了一圈鲜亮亮、脆生生的芽儿。

⑫女子们将洗净的萝卜搁在案头,片刻工夫,就变成了一堆粗细匀称的萝卜丝。剥好的几根白嫩的小葱候在这里,醇香的紫苏油在锅里已不安分。"刺啦"一声,萝卜丝、葱段在油里成了亮黄色。水入锅,锅盖已摁不住喷香的味道,一缕香气飞出窗整个庭院都被香气笼着。备好的稀面糊在灶前已等候多时,锅开了,拿起筷子搅拌着将面糊倒入锅里,几分钟后,一锅拌汤即大功告成。稠而不黏,白里隐着星星点点的绿,香葱味扑鼻,汤触过唇齿柔滑生香,进入肚中,温润暖心心。那一刻,农人该是舒坦的,烟火该是溢笑的,村庄该是惬意的。

⑬坑里有萝卜,三冬一村暖。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是个动词

孙道荣

①长假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不管是哪一天,我唯一还能清晰感知的是,我已经累趴下了。

②我不满地对唐叔说,开七八个小时的车,穿越五六座城市,到你这儿是来度假的,看风景的,吃野货的,或者干脆躺平的,睡懒觉的,无所事事的,你却安排给我那么多农活,把我累坏了。你不厚道啊。

③这么重的话,别人听了会跳起来。唐叔不会。他大我20岁,论辈分是我的叔罩,若论感情,是哥们。他是我们村最早考出去的大学生,在城里做了好多年局长,又下海闯荡若干年,退休之后,却一头扎回山里,承包了几百亩山头,栽树,种地,放羊。快70岁的人,天天忙得像个老农

④听了我的牢骚,唐叔哈哈大笑,今天让你累一累,此刻躺在这儿,才能真正感受到躺平的舒坦,明天爬上山头,你眼中看到的,才是真正的风景。

⑤谬论,又是谬论。不过从小到大,我就喜欢听他谬论式的高谈阔论。因为俗务缠身,我已经很久没有回乡了,耳朵根有点儿发痒呢。

⑥他抿了一口酒,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词性?

⑦这还用问?当然是名词。

⑧他点点头,又摇摇头,你说得对,也不对。从语法来看,“今天”是名词,但以人生来说,天”却是个动词。

⑨⑫愿闻其详。

⑩今天是什么?今天就是现在,是当下,是此时此刻,是所有正在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事情。今天你帮我摘了花生,挖了地,给树浇了水,将羊赶回了图……你看看,所有的都是动作,是劳动,它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动词吗?如果今天你不是来我这儿,而像平常一样在家,你可能去买菜了,拖地了,接孩子了,或者打牌了,喝酒了,写一篇文章了,你的今天,也是动词。

⑪胡说八道,我昨天开车了,吃饭了,打喷嚏了……按你这么说,昨天不也是动词吗?

⑫唐叔说,昨天做的一切,无论多么用力,多么轰轰烈烈,都成为了过去,像云一样飙走了,像雾一样消散了。当“今天”变成了“昨天”,它就成了名词。我们说起昨天,就像在讲一个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也不管它是不是激烈、精彩,,“昨天”都只是一个安静的名词。

⑬似乎有点儿道理,我问他,如果“今天”是动词“昨天”是名词,那么,“明天”又是什么词?

⑭"明天"应该是个形容词,唐叔说,,可明天还没有到来,但它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一天。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明天”是充满希望的,令人期待的,当然,“明天”也可能只是泡沫,镜中月,水中花。当“明天”经过“今天”变成了“昨天”的时候,你给予它怎样的力量,它就会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名词。

⑮我被唐叔绕晕了,但不得不承认,他自有一番道理。很多时候,,““人生”只是个量词,你付出多少,又获得什么,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你的人生是重于秦山,还是轻如鸿毛,自己掂量一下,就清清楚楚了。“你”“我”“他”,也包括“它”,都只是各自人生的一个代词而已,我过我的日子,他有他的活法,永远不会混淆,也绝不可能雷同。

⑯忽然心生好奇,在形容词的“明天”,我能看到什么?

⑰唐叔再一次哈哈大笑,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我可以肯定,明天你必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作为动词的“今天”,你流了很多汗,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等到了作为形容词的“明天”,你就该得到“美好”。

⑱“哈哈哈哈”,我们以由衷的感叹词结束这一场对话,k以及动词的“今天”o

(节选自孙道荣散文精选集《世间最温暖的归途》,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智春丽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  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②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探源中华文明、阐释“何以中国”,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③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婚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④语言里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保存和研究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应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⑤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流淌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风貌。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人民日报》2023年9月14日,有删改)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