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2024年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

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小镇,看见一个老人,老人身边有一条狗。陌生人问道:“你的狗咬人吗?”老人回答:“不。” 于是陌生人弯腰拍了拍这条狗,狗扑上去,咬了他一口。陌生人问老人:“你不是说你的狗不咬人吗?”老人说:“这不是我的狗。”

这个故事原本用于提醒人们问对问题很重要,但它还有更深层的启发:要小心那些默认的因果前提。这个陌生人假设老人身边的狗就是他的狗,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

哲学家休谟有一个奇怪的主张: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他不相信归纳推理的有效性,认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因果关系,其中缺失了某些链条。其理由是:心灵就算用最精密的考察,也不能从假定的原因中找出结果来。因为原因和结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A

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关于“因果论”的教育。在学生时代,“因为……”被拆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证据确凿,逻辑清晰。到了现实世界我们却发现:哪里有什么因果?不管你多么才华横溢,现实都不会给你一道“因果分明”的题目来做。

即便在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道理甚至很严格的科学理论中,也不一定存在100%的因果,人们能够得到的只是一个概率数值。所以,在现实世界,我们要去除这样一种句式:“如果……那么……”这个句式应该以加上概率的方式表达:“如果……,那么有80%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这个概率的条件,并不断通过实践去更新概率。

B

量化处理。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当你能够量化你所谈论的事物,并且能用数字描述它时,你对它就确实形成了深入了解。”就像气象台预报会说“明天有80%的概率会下雨”一样,你也要养成类似的思考和沟通方式。假如有人约你周末吃饭,在你还不确定能不能去的时候,别说“也许”“可能”“大概”这类词,最好说“我有60%的把握去”。即使是毛估的过程,你也会有所收获。

 灰度认识。分析事物时,你要克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心态。首先,要改变对任何事情都追求100%确定的心态。试想,这件事情我真有100%的把握吗?如果有70%的把握,那么剩下30%的可能是什么?其次,要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尝试着找那些你从来没觉得需要向他们请教的人聊一聊,你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C

黑白决策。AI下围棋的秘诀是,计算各种可能的招法在终局赢棋的概率,然后选择概率最大的那一手。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扑克高手安妮·杜克曾担任业余扑克比赛的评论员。有一次,她告诉现场观众:根据当前的局面,甲选手赢的概率是76%,乙选手赢的概率是24%。结果乙赢了比赛,观众说杜克的预测错了,杜克的回答是:“不是我预测错了,我已经说过乙选手赢的概率是24%,也就是概率为24%的事件发生了。”不管现实多么灰暗、自己手上的牌多么差,都敢于做决定,并且坚定地选最好的那一手,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天赋。

形成系统。漫长的人生是由很多个连续的决策构成的,你不能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建立一个大概率能“赢”的科学决策系统。好的系统几乎都有如下特性:强健、高适应性、韧性。如果一个人热衷于精确地预测,喜欢搭建自圆其说的结构,那么他的决策系统可能非常浅薄、极其脆弱。

D

“没有什么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图灵奖得主理查惠·哈明说。他认为,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的结果,而是含糊不清的。

【注释】①选自《新科技》。

(1)、根据文意,判断语句“怎样提升做对人生决策的概率呢?”放在ABCD哪处更合适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哪个选项是用“形成系统”所做的决策( )
A、因一个疏忽,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升职机会,但他不认为这会影响未来人生。 B、看到大数据推送消息显示某景区人数多,他退了机票将目的地换成小众景点。 C、他测出未来患帕金森的可能性达80%,于是采取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等措施。 D、学校邀请教授下周到校开展讲座,因行程未定,他回答自己有六成把握能去。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中“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的结果,而是含糊不清的。”这句话的含义。
(4)、小明正在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努力,他应该怎样提高考上理想学校的概率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给小明补充两条有效建议并说明理由。建议1:明确目标,量化实现目标的概率。因为量化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
举一反三
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
                                                                                                        淘米水的妙用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春天的气息已经荡漾在这座北方城市的柳梢,暖暖的春意拥着含苞花蕾。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煮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⑧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⑨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⑩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本文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下面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 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 、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Ⅱ

修鞋老人和他的小摊

①一台上线机,一块工字形的黑铁钉垫,一块胶皮围裙围在腰间……在小区门口附近,修鞋老人和他的小摊是一道特有的风景。

老人姓李,七十开外,花白头发,岁月的犁铧在他的额头耕起了明显的沟沟坎坎,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沧桑,穿着一身青色的中山装,手臂上戴着双青色的袖套。他很热情,见到每一个出入小区的人,脸上都会露出善意的笑。小区里的人鞋底穿了,鞋帮断了,拉链脱了扣,大都往他那儿送。把皮鞋往鞋摊前一扔:“师傅,早点修好啊。”下午下班回家,一双双焕然一新的皮鞋已整整齐齐地摆在鞋摊前。

③近年来我经常散步,一双皮鞋,磨损严重,即将洞穿见底,舍不得扔掉,准备拿去修补一下,让它“涛声依旧”。那日,天气凉爽,我来到李师傅处修鞋。看见我,老李微笑着对我打招呼:“来了啊!”“鞋又坏了。”我脱鞋,老李顺手扔给我一张干净的布垫子,让我踩着。

④见人不多,我与老李拉起了家常。老李告诉我,他原先是本市一家皮革厂的工人,干的就是做鞋子的活。企业改制回家后,出于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以及生计的需要,他走上了街头,干起了修鞋的营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谈着、谈着,他聊起了心得:“干修鞋这个行当首先得沉住气,要做到生意好坏都要耐住性子坚守。其二不要恋大钱,一二元的生意也要全心去做。另外,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让大家伙满意,你才能在街头站住脚。做这行成就感更重要,街坊邻居离不开我的手艺,而我也离不开他们的陪伴,日子一天天过得很舒心。”

⑤我不无担忧地说:“现在修鞋的人已经不是很多,你还能干得下去吗?”老李坦然一笑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勤俭节约的传统还是不能丢。鞋子穿烂了穿坏了的还大有人在,所以我的这门手艺不能丢,要为大家伙提供方便啊!”多么实在的老李,多么朴实的话语。

⑥银杏树荫下,老李嘴里叼着两枚黑铁钉,膝间夹着那块工字形的黑铁钉垫,右手的小锤使劲锤下,“嗨”的一声,那鞋砸得够实够准。他身子微微前倾,换只手,飞快地在上线机上绕了线,左手掌着鞋子,右手一上一下,优美匀称地上下绞动,“咔咔”声中,一双“患病”的鞋子已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一小时不到,他用刀子修理平整,甩给我一句:“你就放心穿吧!”

⑦我信得过他,心满意足地穿上皮鞋,交了钱,离开。

⑧暖风拂面,夕阳正红,在阳光映照下,那排银杏树和老李头顶的白发,都泛出一层金色的光。这是幸福生活的色彩。

⑨简单的职业操守,通过时间的磨练,老李的敲打声仍旧敲出了生活的趣味,敲出了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一切生活工作的目的就是与人一种情感和责任的交织。后来由此我常常回忆起母亲穿针引线的情景,以及对儿女唠叨的用心所在。

⑩人间有味是清欢。就像这位修鞋匠,即使生活不富裕,却一样的快乐和幸福。

(选自《大江晚报》2022年7月1日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